许艳
【摘要】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就是家庭,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智力启蒙都会受到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自身的做法和表现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注意到自身行为与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尽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接受积极正面的教育,最好还能够针对孩子年龄特征和思想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模式,孩子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才更容易形成正常而完整的个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性格;发展
一、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发展
(1)家庭教育中家长因素产生的影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谈到过家长的教育职责:简单的谈话和吩咐执行并不是真正的早期教育,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儿童最深刻的影响,家长的言行举止,穿衣表达,嬉笑怒骂等都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中,时时刻刻都在对孩子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孩子形成优良性格特征更多的是从父母行为学习中产生的,家长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老师,要比学校的教师承担更多更特别的教育工作,家长可以说是孩子性格自我发展的参照,家长的言行举止要和言传身教一致,否则孩子的性格会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而且,儿童接触最多的环境还是家庭,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所以整个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也是正确引导儿童过程中最重要的。
(2)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产生的影响。儿童对待事物所生成的性格表现,大部分是通过模仿家长对待事物的表现,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个性化表达将成为儿童性格表达的重要参照。也就是说家长对待事物通常是乐观的,积极的,那么孩子在面对问题时也会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相当的民主,家庭气氛和谐,那么孩子在其他环境中更多的表现出活泼大方,给人以优良的性格印象;然而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是过分严厉的,或者过分宠溺的,那么孩子在其他环境中仍然会保持一种以自身为中心的自私态度,在相处关系中往往会出现问题。所以说家长的教育方式,最好能够有针对性的完善,孩子的年龄不同,理解力不同都会影响心理个性的发展,正确的教育方法应当是因势利导,正确的引导要比强硬的纠正更好。
(3)家庭教育中家庭关系产生的影响。很多家庭中家庭成员除了父母还有更多关系人员,所有的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情绪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如果说家庭成员关系和谐,面对问题齐心协力,日常生活气氛愉快,这些积极的因素都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消极情绪,气氛犹豫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会将“不快乐”的感觉放大化,这会极大的限制积极发展。
(4)家庭教育中家庭气氛产生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不仅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心理健康也有很多好处。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个人空间,让孩子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反之,房间摆设混乱,装饰风格阴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久了,性格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难免产生情绪低下、注意力分散和怠惰等负面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合理建议
(1)多与儿童进行正面交流。儿童早期教育要考虑到孩子的认知程度,孩子对事物的好奇是接触世界最主要的促进因素,在接触新事物和体验新事物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比如超过年龄限制的动画片,或者是儿童不宜接触的内容,比如娱乐新闻等。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还是要以正确的引导为主,并且要注意孩子的理解,尽量采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让孩子在情感层面上接受。
(2)家庭教育要注意年龄和心理特征。儿童早期教育周期较长,在孩子正确性格体系建立起来之前,都需要父母和家庭成员进行良好的教导。这个教育周期中,孩子经历幼儿依赖期,儿童探索期等几个时期,比如孩子在三岁以前对父母依赖性强,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上幼儿园,不愿意与父母分开,事事都希望父母帮助解决;儿童探索期则是指孩子再大一些开始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极强的好奇心,喜欢问问题,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而且这个阶段相对独立化。所以说,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性格特点,针对这些差异,家庭教育也应当做出改善。如果忽视了孩子的性格特点,在特殊的阶段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比如在依赖期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到了探索期父母的支持反而成了孩子失去信心的导火索。所以说脱离实际情况的儿童教育是会产生问题的,与孩子心理特征相符的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自身发展。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需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多方面进行考虑,家长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都应当是家庭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晓岚.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8)
[2]燕义.给孩子一片自由、快乐的成长天空——对当前家庭教育的思考[J].贵州教育,2010(19)
[3]鲁家宝.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0)
[4]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的培养[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