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上出“科学”味

2014-07-31 01:48郑淋丹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郑淋丹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对教师的挑战越来越明显,教师除了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外,怎样把新课堂上得有声有色、上出科学味才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而小学科学的科学味,主要体现在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科学方法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会学生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探究思维,养成科学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科学态度

一、处理教材要科学

我们现在的科学教材是专家们反复研究、反复推敲、反复论证后编排出来的典型知识,内容和结构安排上具有充分的科学性,教材中每一部分都是由相应的知识点组成,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而每一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从整体上分析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单元教材和课时教材。

一线教师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理清了主线条后,教材的重难点才能定下来,而处理好教材重难点更能优化一节课的知识结构,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质”的作用,也是上出科学味的基础。也只有当一线教师理清了教材的知识逻辑结构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体系,摆脱枯燥的死记硬背。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如今的上课已不是以前“粉笔+教案”的传统模式了,要想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上课就要用到许多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等,所以这也是要上出科学味对科学教师的另一要求。

但我们如果没有真正理解专家们的编排意图,妄加改动,就会破坏教材的科学性。所以对于教材,我们要认真钻研,理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点、难点,把握教学的主线条,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不能随意改动、增删教材。当然教师不必把教材看成是不能质疑的、圣神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不同环境下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和需要还是可以就实际问题做略微改动和调整的。

二、探究过程要科学

小学科学有别于其他科目的亮点在于小学科学有比较多的实验课,而实验探究则是科学课的重要环节,怎样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引领他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启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则是让他们踏上探究之路的原动力,所以要发现问题,往往需要我们创设情境,比如在上《蜗牛》这课时,可以先让孩子们猜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学生很快会猜到是蜗牛,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开始提问:你们了解蜗牛吗?关于蜗牛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进而开展观察蜗牛的探究实验。再比如上《空气占据空间吗》这节课时,可以先开展小魔术“不会湿的纸”,学生在教师演示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纸为什么不会被打湿呢?从而打开了学生的好奇心。

科学教育的根本就是通过科学探究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现在的很多科学探究课往往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探究活动没有真正展开,多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真正动手动脑的时间很少,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是依赖于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实践的,只有在思考、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进而收集证据去解决问题,把孩子们的主体地位还给他们。

案例一:《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对于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学生往往不假思索地就说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不科学的, 科学探究,很多时候需要收集数据或证据,在判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时,可以先出示一些常见气体的特征,让学生先初步判断有可能是什么气体,如:

名称 主要特征

空气 无色 无味 支持燃烧

氧气 无色 无味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能灭火

然后教师演示将燃着的火柴放入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烧杯里,可以看到火柴立即熄灭了,再做几次也是同样的结果,那这能说明产生的就是二氧化碳吗?此时,教师可以出示其他资料:

名称 主要特征

空气 无色 无味 支持燃烧

氧气 无色 无味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能灭火 比空气重

氮气 无色 无味 能灭火 比空气轻

资料中显示能灭火的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氮气,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进而通过教材中的验证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倒”出来,如果产生的气体比空气轻就会往上跑就不能灭火,如果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就会往下跑就能灭蜡烛上的火。从而了解到产生的气体具有灭火和比空气重的特点,那现在能确定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吗?

再出示另外的资料:

名称 主要特征

空气 无色 无味 支持燃烧

氧气 无色 无味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能灭火 比空气重

氮气 无色 无味 能灭火 比空气轻

氪气 无色 无味 能灭火 比空气重

氡气 无色 无味 能灭火 比空气重

现在还能确定吗?

资料的一次次出示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展现了我们科学课严谨的探究过程,通过这一节课,学生既实践了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同时形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体验了科学学习的乐趣。

当然,要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们有时也可以用多媒体资源去充实学生的探究活动,比如:视频、课件等。

三、引导交流要科学

科学教学的效果很大一部分是跟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关的,教师艺术的提问和引导能引起学生的深思,并促使他们产生灵感,营造积极的、趣味性的课堂。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

1.表达时求精准、简练

例:

(1)地球是球形的,不能说是圆形的。

(2)斜面坡度越小省力越多,斜面坡度越大省力越少,不能说是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身体的结构中,颈不能说成脖子;身体中摸到硬的不能确切说是骨头,还有可能是肌肉。

(4)鲸是哺乳动物,不要叫它鲸鱼。

2.提问时把握目的和难度

在小学科学课中,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老师巧妙的提问会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上《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让学生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溶解情况,教师问:“边实验边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该问题范围太广,不如换成“实验时请仔细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有什么变化”来得更有目的性。再比如上《比较水的多少》一课,认识量杯时若让学生观察量杯,说一说量杯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估计很多学生会很难答出来,但如果换一下提问的方式,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①仔细观察量杯:思考一下量杯与我们平常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②为什么量杯会设计成这样呢,有什么好处?”再者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量杯的使用,让孩子们一起参与探讨。这种提问方式使全班孩子都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比我们教师直接讲解更有意思,效果也很好。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我们该给孩子们别样的科学课堂,启迪他们的科学思维,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用科学概念引导学生上好生物课
科学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的作用
“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政治工作的启示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小学科学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研究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冷与热、科学态度与献身精神的结合
学习恩格斯研究军事历史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