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恋 孔伟 左俊楠 张金辉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其他效应也不可避免。从曾经的多人口家庭转变为独生子家庭,大量“倒三角”型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其家庭教育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研究此类家庭结构中祖辈和父辈们扮演的角色,探讨解决“四二一”家庭结构教育问题的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优秀下一代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生子女;“四二一”家庭结构;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子女接受教育、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场所,对个人的未来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大量“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四位祖辈和两位父辈作为第一任教师,肩负着更高要求的教育责任。家庭成员具备的教育理念和相互之间的有效配合,关乎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人才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
一、“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概述
(一)形成因素
从20世纪开始,独生子女已渐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社会现象。随着中国计划生育的实施,现今我国已经进入到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家庭的阶段,尤其以城市为主。其实早在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S.霍尔及其学生鲍哈诺就对独生子女进行了研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近二、三十年来,大多数研究人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与医学角度否定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也否定了独生子女天生优越的观点。认为,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由独生的环境和周围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入手阐述其对独生子女的特殊影响。
(二)概念特点
近年来,中国家庭人口结构由原来的一对父母、多子多孙的大家庭变为祖父母一代的四个老人、身为独生子女的一对父母和一个孩子的小家庭。严格意义上要求四位老人均健在且无离异,中间父辈双方同为独生子女,他们的下一代也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家庭成员关系构成本文所要探讨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希望通过分析利弊,发现问题所在,试图为“八零后”教育其独生子女找到更适当的方式。这种结构虽然具有一定的限定性,但其存在方式已经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并将很大程度影响未来的教育发展。
二、“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教育现状
(一)隔代教育的利弊
1.优点
本文所指的隔代教育并非针对留守儿童,而是在特定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四位祖辈所要发挥的教育功能。随着退休的来临,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孙辈在一起,面对的是唯一的一个孙辈,倾注的精力和希望都很大,无论从经济和耐心上,都表现出很大的照管优势,祖孙关系融洽。同时祖辈一般具备比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这种经验的传承,为小孩提供了很好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习传统的美德,将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2.缺点
经众多的研究者研究表明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弊大于利。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觉得:对于时代发展需要和对孩子教育的需求,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不适应。王极盛教授在众多的人群中经过调查,结果显示:不知如何对自己的小孩进行教育的家长占95%,隔代教育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接近100%。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虽然有其过人之处,但始终是没法代替血肉相连的亲子关系。
首先,从祖辈的自身受教育程度来看,发挥的家庭教育作用一般比较传统和保守。其次,第一代父母早期生活在物质比较匮乏的时代,他们大多希望子女能在物质上多多补偿。也有的老人骨子里延续香火的观念比较浓,即使子女长大成人且有了孩子,他们仍旧会把孙辈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血脉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容易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保护,中国式的“小皇帝”便由此产生。再者孩子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会致使孩子缺少童真和活力。最后在教育观念上,许多老人包办代替,成了孙辈的仆人,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努力的性格的形成,更甚至把物质奖励当作教育的法宝,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和虚荣心,适得其反。
(二)80后父母的教育及问题
中国自1979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过去了三十多年。第一批独生子女在面临自己的下一代出生时,除了共同的教育职责外,他们表现出自己的教育特点,比父辈更有优势。
从心态上独生父母愿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和教育,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自强自信、自食其力的人。更重要的是80后的父母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勇于创新,重视优生优育和胎教、早教,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借助书籍、讲座、网络提升育儿经验,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此独生父母愿意扮演孩子的“兄弟姐妹”或“朋友伙伴”的角色,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可以说八零后扮演的父母角色身体力行的教育行为更突出,特别是母亲的角色力量更强大。独生父亲也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走进“亲职教育”,甚至各种早教机构和月嫂公司都提供了专门为父亲设计的亲自课程,不少独生父亲乐在其中。
当然独生父母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因教育理念不同导致家庭成员矛盾,因工作繁忙带来的不便,因没带过孩子导致的经验缺乏,也容易因为年轻气盛,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等。
三、解决办法
(一)政府和社区的支持
何奕敏提出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具体为,建立家庭子女个人成长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帮教活动、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等。第一,尽快提高祖辈们的教育意识,思想观念由带小孩到教育小孩的转变。第二,帮助祖辈掌握教育孩子的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今社会。
(二)加强两代人的教育观念沟通
两代父母对第三代的教育分歧主要反应的是生活观念、态度等的差异。 首要原因是“职责不明”。在家庭教育中主要责任者应该更多地研究教育的新理论和方法,拥有对孩子教育的“决定权”,并承担教育后果的相应责任。一般而言,教育孩子的家庭责任主要在孩子的父母。中间一代夫妻之间应该先达成共识,并多与双方各自父辈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甚至可以开小家庭会议,就产生分歧的教育观点充分阐述,只有达成一致的教育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最好。一旦发生矛盾两代人都应仔细思考,多加沟通,使冲突与矛盾得到最大化解决。
(三)树立“学习型”家庭教育观念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而建立“学习型”家庭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无论是祖辈还是父辈,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不断吸收新知识,虚心学习国外最新的教育方法,并努力为孩子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必要时父母和祖辈也向孩子学习,进行双向沟通。除了家庭成员自身有学习意识外,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社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多开展宣传活动,对学习型家庭予以表彰和奖励等,同时可以发挥学校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家长联谊会或讲座,向家长和学生们宣传学习型家庭建立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2]阳辉,陈新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探析,文史博览理论),2008(10):69-70
[3]何奕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M].教育教学研究,2004(6)
[4][意]玛丽亚·蒙台梭利.打造你的孩子[M].黑马编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5]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