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 刘恒
【摘要】翻译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就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进行一些尝试性的分析。
【关键词】翻译能力;翻译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一、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而获得大量的语言知识,并通过翻译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使学生在熟练汉语思维的同时,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思维,但当前的大学生已超过语言习惯的关键期,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英汉互译,翻译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准确信息的获得、明确思想的表达以及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2.有助于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方面,了解英美国家及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在翻译中可透过词汇的字面意义去理解词语的内涵或社会文化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英汉在文化及语言差异;另一方面,通过一定量的翻译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的特征,不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英汉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提高运用英语的自觉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根据现行《大纲》,所谓一定的翻译能力,是指能借助词典将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译文通顺,表达清楚,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词。并且能借助词典将题材熟悉的汉语文章译成英语,内容完整,译文忠实原意,语言通顺,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但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常会见到这种现象:对于某篇英语文章,学生懂其英语意思,做客观性练习时还不错,但翻译时,学生不是脱离原文就是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和词序进行直译。若要学生将汉译成英,更是困难重重。作为教师,要解决学生翻译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提高其翻译能力,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和相应的措施。
1.加强汉语语言文化修养,提高英汉翻译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学生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都较差,他们的翻译水平受其语言功底的制约。就汉语语言水平来说,虽然他们进大学前经过了12年的正规文化学习,已可以用汉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语句、篇章也能很快地断定是否正确、通顺,但让他们进行英汉翻译,译出的汉语总是磕磕绊绊、不尽人意,更说不上生动、活泼并具有生命力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She is a man.学生普遍译成“她是个男人”,却想不到译成“她不像个女人”。
2.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共性和个性,掌握必要的翻译技能
英语和汉语之间有着由人类共性所决定的语言共性,但两者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各方面差异很大,这种差异给两种语言的顺畅互译带来了障碍。如: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学生原译为:美国教育大大归功于托马斯.杰佛逊;指导后译为:托马斯.杰佛逊为美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异同进行对比,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力求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原理知识和常用技巧,以便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3.了解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加强对中西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不注入文化因素的外语教学无法使外语学习者在日后的学习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我们之所以强调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分量,是因为“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也会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障碍。在进行翻译这一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中,中西文化知识及其差异对两种语言的语义信息转换具有很大影响。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中英文化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语言能力是基础,文化知识是关键。只用语言技能而不从文化角度去理解英语,就会造成语用失误,形成文化障碍,影响语义信息及文化信息的获得。
4.结合大学英语精读、泛读,加强翻译实践教学
翻译是一种实践,而技巧只有在课堂内外付诸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由于大学英语课时有限,不能抽出一定的课时单独进行翻译教学与练习。因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在平时的精、泛读教学中穿插英译汉的教学,讲授一些翻译的原则、标准、过程和要求等基础翻译理论知识以及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练习,有意识地以课文中的句子、课后阅读理解文章及泛读课本为英译汉的主要来源,大量的翻译练习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总之,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使其与其他四项基本技能同时发展,相得益彰,使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张美平.翻译技能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5(02)
[2]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 中国翻译,2004(05)
作者简介:
林玉(1982~),女,江西景德镇,硕士,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助教。
刘恒(1982~),男,江西景德镇,硕士,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