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松
物理学科的一切教学过程都应基于实践、用于实践,把物理教学问题理论化转变为实践化,是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新的教学方式之一,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是部分要素。但事实恰恰相反,有很多学生甚至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不能将物理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如此,我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性教学的尝试和探索,效果较为明显,建议广大同行及同学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将理论性教学向实践性教学转化。
一、实践性教学的认知
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根据课标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和能力,以及对生活的具体实践,并将物理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教育者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组织和贯通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学习者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展现学习者的能力。此模式必须要求以学习者为主体,由教育者以教材为线索,编织教学资源。该教学理念要求教育者和学习者把教学目标和内容实际化、问题化、实践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实践性教学的理念
我认为,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按照课程标准确定三维目标,围绕三维目标进行开放问题的提出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和分析、归纳总结而得出结论。该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素养,以实践为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它的知识回归可以是知识与技能,也可以是方法与过程。实践性教学是一种注重过程性教学的教学习方式。
三、实践性教学的组织过程
(1)首先是提出问题,这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一步,它的根本在于按照课标的要求,把目标问题化、系统化。对提出的问题必须把握如下要点:一是目标要求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保证重点,分析难点;二是依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三是提出的问题尽量具体化,便于物理实践活动或教学实验的演示;四是提出的问题尽量从辩证思维方向发展,并保证其趣味性和可论证性。
(2)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猜想、验证。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要把握的大体要素:一是知识基础和事实依据的引导探究方向;二是实践探究存在的可能性;三是推理分析判断和真理寻求;四是实验证明。
四、实践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突出实验与物理思维相结合
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如何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实验和物理思维是科学探究中最重要的观念和思想方法。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案例:“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策略:教学过程
学生在刚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急需一次真正的实践去更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可以认为“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重点。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来说,确定“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为重点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强调“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多样性
1.通过实践探究规律
实践探究教学设计的特点是:教师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和学生原有认知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和拓展创新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实验研究课题,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的实验设计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师生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取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实验结果,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来修正原有的实验设计方案,从而达到构建实验认知结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的艰辛和成功带来的欢乐。
2.在学生、教师和科学家之间的对话中进行探究教学
对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建立,应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对这一过程教师必须加以充分的“稀释”,使学生知道其来龙去脉,在这一过程中常需学生、教师和科学家之间进行对话,中体验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及科学探索的艰辛。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静态的结论,而不是引导学生循着规律的发现过程去体验一番,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大缺憾。为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挖掘隐含在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使其成为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源头活水。
总之,我认为实践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他能将一门科学学科教学从理论化转向实践化。让学习者在实践中领悟科学文化知识,这不仅了培养学习者的科学实践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减轻了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