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的突围之路

2014-07-31 02:59:34王丽琴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视障突围图书馆

王丽琴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00)

1 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面临新形势

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提出的“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构想中就予以了“废疾者”即残疾人基本生活关怀。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成熟度,“废疾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早期的理想社会模型中相对关注度不高。但在制度和建构相对稳定的当下社会模态中,残疾人日渐凸显并不断增强的精神需求则成了社会成熟的催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渐入正轨,但步伐缓慢。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新政策、新媒介、新需求、新选择等各种新事物交错编织着一张新形势动态网,可谓是为网中的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布下了一个变化多端的八卦阵。

如何处变不惊,破阵求生?如何突围而出,路在何方?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唯有谋定而后动,方能开启一扇生门。

1.1 法律保障大

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章第四十一条、四十二条、四十三条就如何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做出了明确规定,规定政府和社会应“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及其他残疾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参加国际性比赛和交流”。

这个残疾人专属的法律,为残疾人平等、广泛、深入地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特制了一张通行证。其中,公共图书馆应为盲人提供的服务职责作为单列项提出,更清晰地突出了公共图书馆在视障服务工作中所肩负的重要政治使命和社会义务。

1.2 信息渠道多

科学文化的无障碍传播,知识信息的跨时空传递,公共图书馆是实现这一服务的人性化平台和重要传播枢纽。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使命,图书馆无条件地向所有人开放,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前提。①

为减少视障读者获信息的时间成本,国内许多公共图书馆较大程度地拓宽了视障人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辟了供视障读者使用的电子资源,并在QQ、MSN、飞信、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技术的配合使用下,及时将新到盲文书刊、视障读者活动等相关信息传递给视障读者。除此以外,传统的广播、电视、电话等信息传播渠道仍是视障人士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多口径的信息渠道在为视障读者获取信息带来便捷的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激增,不可避免地加大了信息筛选的难度,使部分信息在筛选中流亡,反而或多或少地阻滞了图书馆与视障读者的有效对接。

1.3 需求变化快

视障群体不仅希望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知识信息,还希望图书馆能成为他们的俱乐部,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和帮助。②

可以说,在理想社会,主流图书馆将会满足所有潜在读者的需求。的确,满足社会成员的一切社会性需求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即使这一职责在许多国家的践行情况与理想目标还相去甚远。③然而,在国内公共图书馆积极回应视障读者需求,不断改善服务环境、馆藏建设、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同时,视障读者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的需求亦在不断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更新承载力。

1.4 选择多元化

在公共图书馆外,盲人学校、盲人协会、志愿者助盲队、爱心企业等社会组织,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和方式,为视障人士提供自我丰富、自我实现的舞台,成为视障人士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选择。在选择多元化时,拥有选择权的视障读者便成为了各方都争取的香饽饽。然而视障人士的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参与多个组织的活动,这就难免会造成部分资源的浪费。

2 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瓶颈

在强有力的法律环境、畅通的信息渠道、善变的读者需求、多样的活动选择等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新形势,促使国内公共图书馆长期在视障读者服务的田地里耕耘。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对视障人士服务问题的意识有所提高,而针对视障人士开展的服务项目也日益增多。④

纵观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不论开展的时间先后,均不一而同地将活动形式锁定在了电脑培训、讲电影、读书交流会、征文比赛等人力和资金需求相对较小的活动形式,并将这些活动日渐发展为周期稳定的常规性服务。横向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中,同类活动的内容和流程设计基本大同小异,难见出彩之处。事实证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视障服务还有不可估量的广阔发展空间。即使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的广东省,其公共图书馆在残障用户服务方面仍有较大改善空间。⑤如果为视障人士服务的形式单一的话,会使公共图书馆的助残服务也处于“残疾”。⑥换言之,国内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正处于向“残疾”靠近的瓶颈期。困于瓶颈期的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唯有借力于生机暗藏的新形势,突围而出,才能为自己开启一扇生机盎然的生门,摆脱“残疾”,昂首阔步。

3 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突围之路

如何于纵横交错的新形势中理清头绪,明确突围的方向?如何于进退维谷的固有困境中金蝉脱壳,找到恰切的突围路径?这是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能否突围的关键问题。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明确突围的方向。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虽已有较为固定的模式,但总体上形式单一, 缺乏特色。这就意味着建立“特色化的视障读者服务活动”,在现有基本活动的基础上丰富和拓展活动内容,调整活动形式,将图书馆的特色融入到视障读者活动中,激活视障读者活动创新机制,始终确保图书馆的视障读者活动处于迸发着创新活力的特色化道路上,正是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突围方向所在。

明确了“特色化”这一突围方向后,再回答第二个问题,找到恰切的突围路径便显得水到渠成了,即将第二问题转换为“何为实现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的特色化路径?”后,便可按图索骥,找到答案了。具体到视障读者活动,则可以通过“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出其不意—两全其美—休养生息—生生不息”这样一个活循环来完成其突围之路,详细内容将在下文展开,此不赘述。

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的突围方向和突围路径,是在坚持公共图书馆价值目标及服务质量目标的前提下,以满足视障读者的本质需求为导向,将突破理论灵活应用于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中,并以之作为其破茧成蝶的突围依据。

3.1 突围依据

突破理论是日本全面质量管理(TQM)专家司马正次在卓越授课时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概括而言即突破五项原则:首先要识别变革的需求,能够观察到社会的不公正,而且必须是用旁观者的眼光看问题。然后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颠覆性的制度,再指明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过一些象征意义的行为向员工展示今后发展的方向。重新建立新的体系,这就是我们创造变革。下一步就是创造新的过程,永不放弃。⑦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的突围要在基本遵循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对不适用图书馆的部分如“自上而下的改革,颠覆性的制度”以及“重新建立体系,创造变革”进行适当调整或合理摒弃。

突破理论与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的结合,是基于司马正次教授早前提出的“鱼缸理论”的。所谓鱼缸理论,概而言之即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同理,公共图书馆要突破现有视障读者活动瓶颈,必须要以掌握和了解视障读者的实质需求为前提,才能让创新成为有效的改革,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

3.2 突围方向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界就对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建设展开过一场精彩的论争,并留下了许多为大多数同仁所认同的真知灼见。如上海图书馆黄恩祝老先生对特色服务的阐释,对今天的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他认为,“特色服务”只能是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相结合的完美产物,这样才能为广大的读者所接纳和喜爱,如仅仅是追求“新”、“奇”、“特”,它虽是“独家”所创,必独行不远。⑧

特色服务是促进图书馆实现各项工作方针的有效催化剂,其本质是“以用为主,以开放为主,以主动为主,以读者为主”。⑨它 是从传统的借借还还的老框中脱颖而出的具有时代特征、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内容。它是公共图书馆转变服务观念、摆脱服务困境、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向,是公共图书馆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困境和“文化的沙漠”走入阳光的大门。⑩

3.3 突围路径

3.3.1 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知彼,即公共图书馆在设计视障读者活动前,要以视障读者最本质的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一个真正能让视障读者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活动平台;同时,图书馆也要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主动性,改变以往被动地满足视障读者需求的工作思路,化被动为主动,既掌控大局又注重细节。如此,公共图书馆才能在视障读者活动的突围之路上进退自如。

3.3.2 扬长避短

每个公共图书馆馆情不同,各有优长,各有所短。客观上,不可能有一种万金油似的视障读者活动模式,通用于每一个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势必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和发扬地方特色,扬长避短,走出一条赋予地方特色的视障读者活动之路。

如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图书馆,则可依托少数民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设计一些适合视障读者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大赛等,在丰富视障读者精神生活的同时也能发掘一些天赋异禀的非遗传承人才。

3.3.3 出其不意

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提供满足视障读者需求的视障读者活动,更要尽可能提供超出视障读者需求的视障读者活动,即所谓“出其不意”。超出视障读者需求的活动除了增加视障读者参与活动的满意度,更能提高视障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忠实度,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让视障读者提前签订了参与公共图书馆下次视障读者活动的心理协议。提供超出视障读者需求的视障读者活动,是公共图书馆实现其视障服务价值和目标的捷径。但捷径的选择,是智慧与判断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对公共图书馆而言具有一定的风险,更是一种考验。

3.3.4 两全其美

只有视障读者满意的视障读者活动才是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价值和意义的成功体现,即两全其美。与其说“两全其美”是一种结果,不如说它是一种权衡方式。满足视障读者需求毫无疑问是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的目标,但不是目标的全部。公共图书馆的一切服务形式都是以实现图书馆的价值为最终目标的,视障读者活动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之一,自然也是以实现图书馆的价值为最终目标的。公共图书馆视障活动价值的评判的权尺在于视障读者对活动的满意与否,也就意味着公共图书馆要将“两全其美”作为一种权衡方式纳入其活动设计中。

3.3.5 休养生息

视障读者活动具有独立性和阶段性,即便是系列活动,也是以完整的单项活动为单位串联起来的。因此,每一个活动单项都有其相对封闭的存续期。一般而言,一个活动单项结束后,都要对整个活动的前后做一个总结分析,建立项目活动档案卡,评估活动的质量和价值,以便判定该活动是否改进延续或存档尘封。这一系列活动结项后的工作即休养生息。休养生息,是为人员和资金松绑的过程,也是为后续活动积蓄能量的过程,是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突围之路最后的助推力。

3.3.6 生生不息

创新是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胜利突围的关键要素,更是公共图书馆突围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激活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的创新模式,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才会在持续的换代升级中健康茁壮地生长,生生不息。简而言之,生生不息即指激活公共图书馆视障活动的创新机制,并让该机制处于永续创新状态。

结语

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工作已迈出了较大的一步,尤其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在人员和资本运作投入要求相对较小的视障读者活动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让人看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一线春光。

在视障人士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日渐健全、视障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宽广、社会力量投入视障活动渐趋多元的新形势综合作用下,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可以在现有成功探索的基础上,通过突破活动思维瓶颈,激活活动创新机制,发展特色服务,完成一次破茧成蝶的突围,让视障服务的一线春光变亮变强,温暖更多视障读者的生活。

【注释】

①张秀华.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107.

②吴惠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服务现状[J].研究图书馆论坛,2009(2):36.

③Helen Brazier. The role and activities of the IFLA libraries for the blind section[J].Library Trends, 2007, 55(4):866.

④肖永英,梁培之.英国为视障人士提供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6(4): 84.

⑤张靖,李晗,林宋珠,吴燕芳,苏靖雯.加拿大多伦多图书馆残障用户服务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6): 98.

⑥胡靖华.论公共图书馆为视障人士的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6(1):185.

⑦徐志毅,盛焕烨,司马正次.突破:现代企业管理新概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7-28.

⑧黄恩祝.公共图书馆“特色”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3):4.

⑨王超湘.现代图书馆理念论纲[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238.

⑩黄恩祝.特色的公共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5):27.

猜你喜欢
视障突围图书馆
TOUCHING ENJOY——适用于视障儿童的趣味积木玩教具
玩具世界(2022年1期)2022-06-05 07:43:16
叙事疗法在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融合课程中的运用
内蒙古教育(2021年2期)2021-02-12 01:15:48
堵车“突围”记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海峡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30
飞跃图书馆
视障儿童功能性视力软件化训练研究
上微突围战
上海国资(2015年8期)2015-12-23 01:47:29
饿了么突围
创业家(2015年3期)2015-02-27 07:52:39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