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灾害救援中慢性病的防治

2014-07-31 20:44马立芝刘惠亮胡利斌刘亚华陈金宏王立祥郑静晨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灾难慢性病服药

马立芝,刘惠亮,任 伟,席 梅,胡利斌,杨 钧,刘亚华,陈金宏,王立祥,郑静晨

重视灾害救援中慢性病的防治

马立芝1,刘惠亮2,任 伟2,席 梅1,胡利斌2,杨 钧3,刘亚华1,陈金宏2,王立祥1,郑静晨4

目的 总结芦山地震救援中慢性病防治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灾害救援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分析了巡诊4243病例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布构成情况,以及疾病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等。结果 巡诊病例4243例,年龄范围为4个月至94岁,其中男1138例(26.8%),女3105例(73.2%);内科2472例(58.2%),外科1394例(32.8%),其中皮肤病137例(3.2%),儿童308例(7.25%),其他69例(1.6%)。结论 灾害救援中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医疗卫生保障, 合理调配救援设备及物品,可以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减轻救援任务,提高救援效率。

慢性病防治;灾害救援;地震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5年来自汶川地震后最大的7.0级地震。为了救助灾民,武警总医院先后派出了两支医疗救援队,分别代表国家卫生部和中国国际医疗救援队,及时奔赴灾区迅速开展救援。依托当地雅安市人民医院和流动医院两种形式,为当地人民送医送药,借鉴以往出队救援的经验和教训,在慢性病医药方面予以充足准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现将期间慢性病防治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背景资料 2013年4月20日08:02四川省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截至4月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踪,11470人受伤。此次地震造成四川周边19个市州、115个县、230万余人受灾,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联动迅速、组织有力,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伤员,安置灾民,截至4月28日灾区未发生一起传染病以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 统计学方法 根据统一设计的地震伤员伤情信息登记表的内容,收集流动医院每日诊治的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受伤情况、病史、诊断等基本信息,采取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性别、年龄段、各类伤病所占百分比,并对各类伤病患者所占的比例及发病时间分布趋势进行统计。

2 结 果

此次救援期间,雅安市人民医院接诊地震伤患434例,其中重症21例,死亡2例,非地震伤患127例;我院流动医院巡诊4243例,年龄范围4个月至94岁,其中男1138例(26.8%),女3105例(73.2%)。流动医院巡诊4243例,其中内科2472例(58.2%),外科1394例(32.8%),包括皮肤病137例(3.2%),儿童308例(7.25%),其他69例(1.6%)。地震前3天以外科地震伤为主,3~7天地震伤病员减少,非地震伤病员逐渐增多,7天后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疾病分类见表1、表2。

表1 内科巡诊疾病分类表

表2 外科巡诊疾病分类

3 讨 论

3.1 慢性病定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 )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指从发现之日算起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原因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多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1]。

3.2 救援中慢性病患者治疗中断的原因

3.2.1 药物中断 灾难发生后,患者及家属多因急于逃生或抢救财物而遗忘药品,以及灾难打击而忘记服药;或因道路长时间中断等原因,无法购买日常用药;有些患者认为慢性疾病本身就不急于一时,偶尔中断服药也不会出现危险;有些患者甚至轻视慢性病,因为本身对疾病认识不足,不了解疾病的起因、症状及中断服药或不规律服药的后果,以致于中断服药。

3.2.2 药物更换指导不足 灾难发生后,政府快速联动,医疗队迅速到达,携带部分药物进行发放,于是有个别患者自行换药;有些患者因不能及时购买同类降压药,便自行换药。例如,高血压患者经历惊吓、逃难,出现劳累、饥饿、缺乏睡眠等状况,患者血压增高,头痛、头晕症状加重,此时患者如按之前的服药量不能控制血压,增加服药量会导致药品很快耗尽,而当地医院或流动卫生站没有所需药品,不得不改用其他同类药品替代服用。由于用药量、注意事项、症状监测得不到很好的指导,且有些患者因已经开始服药而忽视病情,致使原有病情加重,出现生命危险。

3.2.3 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自然灾难破坏了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尤其是地震灾难后伴有地区降温或雨水大量增加,气候潮湿,就背井离乡者而言,对当地气候、人文、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不熟悉,基本的饮食和住宿得不到保障,都会导致慢性病的恶化。地震及其他灾难发生时,物资缺乏,农村等偏远地区饮用水污染、食物缺乏,饮食习惯变化[2],同时多人聚居且不断搬迁等因素也会导致睡眠环境改变,睡眠质量降低,尤其对老年人的影响最为突出。在灾难发生现场,由于没有适时关心患者,也没有考虑到以上潜在因素,均可导致慢性病加重,甚至出现各种危象,如高血压危象,糖尿病昏迷、甲亢危象等。

3.2.4 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不足 当灾难发生时,当地的医疗机构损失严重,医务人员亦面临灾难,他们自己在同灾难斗争的同时,还要保护医疗药品和医疗设备。然而医疗机构人手少,工作量大,药品损坏多,再加上交通阻断等因素,加重了药品匮乏,不能满足当地受灾群众的基本需求。慢性病患者更是无药可寻,而慢性病在灾区人数众多,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日常控制血压、血糖等的药物,亦可导致严重后果。

3.2.5 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的加重 地震等灾难发生时,一方面受灾地区的群众精神高度紧张,忧虑余震的发生,导致原有病情加重。然而有些患者地震时没有发病,在震后三天内,由于频繁发生余震,精神高度紧张,血压增高,致使可发病几率增加,故本次救援中癫痫、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患者增加;另一方面饮食、睡眠差,基本生活保障受限,使他们心理压力增加,缺乏生活的信心,精神创伤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身体不能得到休息和放松,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灾难对于受灾者及家属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然而大家忙于抗灾救灾,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变化,并且出现了症状也没有及时进行缓解,以致于加重病情[3]。

3.2.6 当地群众就医习惯不良 大部分地震灾区处于边远山区或农村,这些地区受灾最严重,而大部分农民由于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不去看病,有了症状后能忍则忍,病情严重者也只获得了简单的对症治疗,依从性极差,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能坚持长期按时治疗,均会影响慢性病的治疗。另外,社区或农村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在灾难来临时尤为突出。

3.3 终止服药的危害 慢性病终止服药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患者会出现病情反复,使以前的治疗无效,病情加重并出现各种危象甚至危及生命。在我们抢救的危重患者中,78%的患者是由于中断服药而诱发慢性病的。例如,高血压患者停止用药,加之劳累、心理及精神压力增加,血压短期增加超过其自身血管调节的能力,出现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甚至脑出血,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停止用药后,血糖迅速增加引起糖尿病酮症,高血糖昏迷,各脏器损害;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停药后,水钠潴留加重心衰,诱发急性左心衰,甚至全心衰竭。另有一名精神病合并快速房颤患者,由于灾难后突然停用抗精神失常药及抗心律失常药而诱发心律失常、抑郁等症状,家属疏于关注,没有及时沟通,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但当地医疗点缺乏抗精神药和心律失常药,直至流动医院建立后,才得到我们的耐心诊治以及志愿者的有效沟通。精神类患者用药周期长,一般3个月以上,维持时间长、停药时是渐停,不能突然骤停,如果停药则容易导致扩大性自杀。慢性肾病患者,更是应该注意用药,预防感染,调整作息,防止疲劳,如肾脏突然受损,则易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肾衰竭。

3.4 慢性病防治经验及建议 慢性病是世界上首要死亡原因,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当前慢性病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构成的85%以上,所有慢性病死亡的8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慢性病死亡率基本相同[5]。

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因素有:①环境因素:除了生物因素外,同时有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亦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因素;②生活方式: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吸烟、饮酒等)、体育锻炼、精神状态等;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卫生服务:社会上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这四个因素相辅相成。

地震灾难发生后,政府快速组织人力物力积极抢救伤员,震后三天地震伤员逐渐减少,而内科疾病、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加,所以在医疗救援的同时要考虑慢性病恶化的发生。尤其在救援准备工作时,考虑急性病、传染病、外伤等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慢性病。借鉴以往的救援经验,我们在本次救援准备时即针对上述现象,在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病等防治方面做了准备,配备了一定量的慢性病日常用药。

在巡诊的过程中,也应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监测登记,将慢性病患者急需药品进行登记并汇报,建立联系卡,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预约患者到流动医院领取药品。在开诊的同时,与当地医院或卫生站保持联系与沟通,尽快恢复其医疗服务系统,为灾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并就其特需药品、常用药品进行了大量捐赠。在灾区开展医疗卫生知识的讲座,宣讲传染病的同时,重点突出常见慢性病的防治,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患者就诊时,进行常规血压、血糖监测,发现潜在危险,及时干预。预约患者到流动医院进行监测,根据效果调整用药并对当地居民进行宣教,积极纠正和改善生活习惯。

[1]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13(1): 1-3.

[2] 王立祥, 邱泽武. 民众是灾难救援的主力军[J]. 上海医学, 2012, 35(7): 569-570.

[3] 史 宇, 王立祥, 郑静晨. 灾难心理救援中不可缺位的心理伤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6):321-322.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成人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报告[R].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

[5] 张 璐,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1-4.

(2013-09-28 收稿2013-11-26修回)

(责任编辑 罗发菊)

Emphasi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Disaster Rescue

MALizhi1,LIUHuiliang2,RENWei2,XIMei1,HULibin2,YANGJun3,LIUYahua1,CHENJinhong2,WANGLixiang1,andZHENGJingchen4.

1.EmergencyMedicalCenter, 2.DepartmentofMedicalAdministration, 3.IntensiveCareUnit, 4.InstituteofDisasterMedicine,GeneralHospital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Beijing100039,China

ZHENGJingchen,Email:zhengjingchen@126.com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erits and deficiencies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Sichuan Lushan earthquake relief,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isaster relief in the futur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ge, gender, disease distribution, causes of diseas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reatment cruise for the 4243 cases of patients. Results 4243 cases of patients, the age ranged from 4 months to 94 years were given inspection, including 1138 males (26.8%), female 3105 cases (73.2%); 2472 cases (58.2%),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for 1394 cases (32.8%), 137 cases of skin diseases (3.2%), 308 cases of children (7.25%), the other 69 cases (1.6%). Conclusions In the disaster relief, the medical support should be provided to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furthermor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relief equipments and goods can prevent exacerbation of the disease and aggravation of the rescue mission.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isaster relief; earthquake

国家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302003)

马立芝,硕士,主治医师,E-mail:wu0425li@163.com

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1.急救医学中心,2.医务部,3.重症监护科,4.灾害救援医学研究所

郑静晨,E-mail:zhengjingchen@126.com

R129

猜你喜欢
灾难慢性病服药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雷击灾难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