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

2014-07-29 23:06魏文亭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读书文章

魏文亭+

摘要: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的写作热情却不高。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写作的重要性,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地去积累写作材料,学会恰当的写作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写作教学主体作用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在,一方面是许多单位急需写作能力强的人才,另一方面却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写作能力薄弱。怎么才能实现市场需求与“出厂产品”的顺利对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受用人单位青睐的“香饽饽”呢?笔者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要让学生转变观念,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加强材料的积累,全方位、多途径地展开写作实践。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切实地提高。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

有的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因为他们认为学习写作没有多大的用处。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作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表情达意,要用语言文字来交流思想、传播信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合作,要交流,要沟通,就要能准确、迅速地处理和传递信息。这是现代社会,也是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基础写作这门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应用型人才而设的,对他们将来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大学生不但要学习写作,还要学习怎么写好。

平时,我们在看学生写的作文时,会发现即使作文不算长,从里面也不难找到错别字或病句。这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表现。至于写作文时立意不高,思路不清,材料与主题游离,标点写得不像标点,题目起得不像题目的情况也不少见。凡此种种,正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一方面是大学生亟待提高写作能力,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大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当大学生在了解到了学习写作的重要性后,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大力提倡在平时积累丰富的材料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好,就必须有“源头活水”。这“水”来自于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阅读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1]。“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2]生活中有很多美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

但从近几年的调查来看,现在的不少大学生对生活缺少热情,在生活中懒得观察,疏于观察,对一些东西熟视无睹。他们对生活的印象是粗线条的,缺少对生活细致耐心的体察。

读一读巴金写的《日出》,你就会感觉到,作者对天气晴好、白云飘浮和薄云蔽日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观的传神描写,来自于作者细致的观察。而“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红红的,甜甜的,草莓味”这样的句子,又让我们领略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察,不同的感受,落到笔下时,便就成了各具特色文采缤纷的文字。

面对着绚丽多姿的自然,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捉生活中美的瞬间,并及时地记录下来,积累多了,就是一笔财富。为了便于使用时查找,可以分类记录。想想李贺那个装佳词丽句的大口袋,你便会更深刻地理解到日积月累的重要。

有了细致的观察,切身的体会,深入的思考,我们才能写出紧扣现实、动人心扉的好文章。只有不断地观察、感受、思考,直至展开想象的翅膀,灵动的文字才会在我们的笔端汩汩流淌。

阅读是积累材料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说:“工夫在诗外。”说的都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多读书,读好书”,活学活用,无疑也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

时间有限,读的东西便要精选。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那些名著值得细读。而时下那些文美意佳的文章亦可在欣赏之列。经过时间这把尺子严苛的度量后留下来的名篇自有其值得学习之处。而那些流于肤浅的快餐文化,不读也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肚中有“墨水”,就必须广知博览。鲁迅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3]

“善读书者,略糟粕而取菁英;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阅读时要学会汲取精华,学会取舍。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能积累写作素材,还能深刻地影响到人的修养、气质。在好书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培养出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而这又关涉到为文时立意的高远与否。学生的心灵史就是他们的阅读史。阅读不光是一个材料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心灵成长的过程。

读书时要做好笔记,包括摘抄精彩文句,撰写阅读体会等。尤其是要敢发“一家之言”。

文章中都留存有不同个体在不同格局里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积累的痕迹。阅读积累太少,心灵触角迟钝,感受力低下,头脑中或一片空白,或似有所悟却又找不到准确的词汇来表达,这都是积累不足的结果,应尽力避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底子”,有铺垫,接下来才会水到渠成地写出好文章。

三、鼓励学生多途径开展写作实践

清人唐彪说:“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之功夫……”“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4]这说明了训练的重要。经常练习,我们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朱光潜也说:“许多学子对写作不肯经过浅近的基本训练,以为将来一动笔就会一鸣惊人,那只是妄想,虽天才也未能做到。”[5]在学习写作时眼高手低的做法要不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做起来。日记、笔记、小诗、短文都可以。不怕一次写得少,就怕一次都不去做。做的时候,要注意基本的写作程序,列提纲,定思路,明语体。有的学生写作文往往不假思索,下笔就写。其实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列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清思路,选出最切题的材料,并对其先后顺序和详略做出整体“规划”的过程。经过这样一番“规划”,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眉目清晰,详略有致。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就容易杂乱无章,像花瓣一样“四散飘零”。

干巴巴的话语,就如同白开水,缺少一些味道。要想把文章写得简洁而有文采,可以多恰当地用上一些成语和古诗词。把能归为一类的成语“打包”,想起一个,便能记起一串,使用时很快就能找到一个最贴切的。爱国、勤奋、乡情、四季……按不同主题,把诗词按时间先后排序像放中药一样放进不同的“格子”里,“存取”方便。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情况,召开“读书会”。提前一段时间,告诉学生读书会的主题,让大家围绕这个主题,课下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等渠道,阅读名篇佳作,做笔记,写心得。从读到写,从消化吸收到有所感有所思,形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读书会上,先朗读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然后发表见解。有不同意见,鼓励大家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鲁迅说,学文章时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6]写作时应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我,写出个性,写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写出波澜壮阔的时代,写出青年学子高远的志向和勇于拼搏、敢于担当的豪迈气概。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好文章不光要有好笔头,更要用心去写。纸上文字,激荡着人生的波澜,绘就时代的风景。

提倡修改。修改时,大到主题立意、段落层次,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都要细细推敲。“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是推心置腹的甘苦之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要想写出佳作就得“不厌百回改”的经验之谈。好文章就需要“千锤百炼”。

课上随堂写作,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由作者上台去读,学生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老师补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写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对点评得准、意见中肯的同学,也给予赞扬。这样,学生既在交流中学到了不少有效的写作方法,又在老师的激励下提高了写作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提倡在课下多读多写。课上时间毕竟有限。要想提高写作水平,还得在课下多用功夫。多向报刊投稿,形成愿写、勤写的良好氛围。网络也是发表作品的广阔天地。可以通过建博客、建论坛,让大家有更多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既请进来,也走出去。请名家到学校通过讲座或授课的形式为学生讲一些鲜活的案例,传授一些做好文字工作的方法。走出校门,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去见习或实习,亲身实践。向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请教,做到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的,细细想来,哪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不是呕心沥血后惊风雨、泣鬼神的动人之作呢?难怪人们说: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感动心灵的精神之旅。此言不虚。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章例话[M].北京:三联书店,1983.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鲁迅.致颜黎民[A].鲁迅全集(第13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清]唐彪.读书作文谱[M].长沙:岳麓书社,1989.

[5]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6]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鲁迅全集(9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读书文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一起读书吧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书为了什么
写日记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