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厚仓
摘要: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有体育成绩好和差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能完成各项技术考核指标和任务。而体育课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称学困生),体质弱、技术差,经常不及格。体育教师常为此伤透了脑筋,本文就此结合其他老教师及自己的教学心得,对体育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学困生;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37-02
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上严重失衡,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障碍,心理素质低下。他们适应不了当今竞争激烈、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学校体育鉴于自身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而,在实现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心理要求方面,对体育教学来说,就具有特殊的责任。尤其是对由于各种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学困生而言,关注他们的心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师的责任更为重要。
一、体育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及形成原因
体育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如下:(1)胆怯心理:瞻前顾后、优柔寡断。(2)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萎靡不振。(3)嫉妒心理:心胸狭窄、喜欢猜疑、贬低、排斥他人、与同学关系紧张,心理处于压抑状态。(4)执拗心理:固执任性、自负、爱逞强。(5)急躁心理:爱发脾气,情绪波动大。(6)无所谓心理:认为体育课上不上都行,课堂听讲不认真,练习偷懒。总的来说,体育学困生心理发展一般经历了“自卑—对抗—狂傲”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师生瞧不起,他们自卑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课中练习不积极,经常逃避练习,甚至旷课,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第二阶段,师生歧视他们,产生对抗心理。他们行为散漫、随便,好强辩,故意违反体育课堂纪律,不按老师布置的练习去完成动作。第三个阶段,由于长期对抗,学生形成狂傲的心理。他们目中无人,欺负其他学生,和老师顶着干,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并将此看成是英雄行为。
体育学困生心理形成原因有:学生自身原因,如智力特差的学生接受能力低下、体弱多病、体型过胖过矮小、内向性格、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动力、态度消极等。家庭原因,如家庭中的“过溺爱”、“过保护”以及“教育不足”等。学校原因,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素质的影响,使体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二、关于体育差生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1.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体育学困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如有的认为身体强弱是先天决定的,有的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等。因此,就要用生动的事例和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并注意观察和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把提高认识和培养兴趣结合起来,调动起积极因素,教育他们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2.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师德修养。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树立教师的人格榜样,用自己的崇高思想、精深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行为感化体育学困生。体育教师面对学困生要充满信心,并把这种信心迁移给学生,激发体育学困生的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3.通入师情,耐心施爱。投入教师情感是一种满足体育学困生需要为出发的措施。由于学困生所处的“恶劣环境”、“地位低下”,教师稍对他们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在内心激起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强烈欲望,从思想情感上和教师亲近起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时刻提醒我们:时刻给予学困生关爱。
4.区别对待,引起兴趣。不同的体育学困生、不同的心理,支配不同的行动。因此,对不同的体育学困生应有不同的教法,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身体素质差的可适当把标准降低,把练习中经常尝“苦头”的体验化为尝试成功的喜悦引起学生的兴趣。胆子小的,用风趣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体型特殊的,可组织他们多参加娱乐性节目,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兴趣。总之,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可行目标,调动体育学困生内心的积极因素,改变其消极的自我认识,逐步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5.抓住时机,表扬激励。首先,体育教师不要让体育学困生长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而应大胆放手,多给他们参与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愿做而又能做好的事情,回归集体当中,缩小同学、师生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并及时发现体育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励体育学困生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认识到自己价值,不断进取。
6.坚持三个优先。(1)课堂练习中学困生辅导优先。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对学困生优先安排辅导。学困生掌握动作慢,完成技术动作往往达不到要求,教师不能横加指责,要耐心、细致地加以讲解辅导。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就要给予表扬、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2)体育教学比赛中学困生优先考虑。在体育教学比赛中教师则要考虑优先安排学困生参加各项体育教学活动。这样,对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很有好处的:一是学困生不会有被遗忘的感觉;而是学困生觉得不能老是拖后腿,而决心刻苦锻炼,力争赶上。(3)课外活动中学困生优先安排。促使体育学困生转化的直接条件是多练习,不练习或少练习是无法转化的。在安排体育活动中,对学困生在锻炼时间、锻炼内容、教师辅导上等方面都必须优先安排,为差生创造条件,使差生经过努力练习,学有所进,练有所获,不断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成绩。
总之,体育学困生的缺点、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抓准时机反复抓,不少差生都是经过“进步—反复—再进步—再反复—更大的进步”的曲折道路而转变为先进的,这需要体育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对经常违背师生所认同的行为准则的学困生群体,体育教师配合特别重视对他们的教学,时时关注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充分调动他们的锻炼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