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这句话是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阴阳不调则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保证阴阳平衡,保证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从而才能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阴阳中之阳者是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夏季暑气逼人,常常导致阳气宣发太过,或者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而使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虚衰。所以,古代医学在天人相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阴阳是互根互补的,按照阴阳的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所以,春夏养阳,才能推动秋冬的阴的生长。由此可见,春夏养阳是非常重要的。
养阳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开花结实的季节。由于此时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所以,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温很高,阳光充足,人体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所以,夏季养生应把顺应外界高温环境和人体内部的特点作为重点。在生活起居上,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夏天太阳升得早,早晨空气清新,气温又相对较低,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对增强体质有益。但是,晚睡早起不可避免地会使睡眠时间减少。所以,在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
夏天养阳运动必不可少
由于夏季人体体力消耗较大,因此,运动调摄应动静结合,可选择游泳、钓鱼、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适度,先要从运动量小的动作开始,等身体各部位肌肉活动开之后,逐一加大运动量,运动结束时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慢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等。切记不可过于疲劳,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运动时应穿宽松、舒适、吸汗透气性强的棉织物,便于身体散热。夏季日照较强,应适当回避日晒。但不能因为厌恶天热而完全回避户外运动,应适量参加各种有益的户外活动,如爬山登岳、泛舟江湖等。通过这些运动活动筋骨,使百脉通畅、气血调和,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
情志控热和饮食调养养阳
中医一向注重人的情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在精神调养上,避免动怒烦躁,应保持神清气爽、舒畅自如。心神得养、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损坏人体的机能。《摄生消息论》中说:“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精神调摄,应适应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保持胸怀宽阔、心情愉快。
夏季人处于炎热的环境中,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人体各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一方面,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加速,营养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许多营养随汗液流失。同时,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导致消化功能相对减弱,限制了营养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机体营养代谢的失衡,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忌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韭菜、芥菜、葱、虾、蛋类、肉类、辣椒、姜等,也可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
《寿世保元》中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因此,人们在饮食上一定要杜绝图一时口福而大吃大喝寒凉之品。这样,不仅有逆于养生之道,还会为日后的健康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