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2014-07-28 21:29李俊喜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现状高职院校

李俊喜

摘 要:随着现今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在于对课本知识的教学,而是把全面发展作为对高职在校生的主要教学目标。在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也开始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作为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是我国高职院校中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在逐渐加强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但是在教学期间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漏洞。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以及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并给出一定有利于解决该些问题及利于其发展的方法,以供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现状;措施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院校,其不只是关注学生对于教材的学习程度,更重视的则是高职在校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而对于体育课程来说,其教学内容也是为了适应专业素质教育的要求,把专业的实用性融入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中去,逐渐形成了具有职业特点的职业体育教育模式。且在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设计中都体现出了自主构建和设置符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内容特点。

一、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现今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如若只停留于最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已经难以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也越来越被重视。体育这一学科从学生入学起就被列入教学课程中来,可见体育课程也是极为重要的,该学科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体育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在通过一定的体育锻炼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能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对体育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热情,并适当的采取一些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教学模式,譬如在对与专业知识相关联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时适当的开展一些竞技项目、保健项目等,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时还有竞争意识,从而达到全面的完成对于体育学习的目的。现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体育课程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对于体育基础课程及选项教学内容的改革,后一个阶段为对于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这两个阶段的改革都为我国高职院校中在校生对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对其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体育教学改革还只限于形式上的改革而未真正落实于每一个高职院校中去,这样一来,我国在校高职生在一味的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对体育这一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难以达到原本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增强个人健康的目的。

在我国发展历史的影响下,我国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理念多承接了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虽然能够让学习者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但是该类教学理念还是存在较多的弱点,譬如对于课程的设置较为固定、教学方式较为陈旧、不重视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创造性等。也就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国相关管理人员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对基础教育以及大学教育进行改革,虽然大多数学科在教学中的改革都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中的体育这一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改革还相对较慢,存在着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混乱、对于体育教学的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而且在近些年我国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但是这种现状下也并没有很好的激起高职教育工作者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而且多数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还属于本科院校的教材,其多以跑、投、跳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统一的教学时间、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内容等为主要教学模式,可见其模式较为陈旧和落后且缺乏开放性和科学性,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趋于边缘化。但是现今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即将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授课内容区分开来以突出各专业的教学特色,虽然这样一来就对以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教学目标有些背道而驰,但是相比于原本传统的教学理念而言已经是一个很好地改革开端。

二、影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

在对我国的社会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后,可得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方面,即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学科为教学中心、以社会为教学中心。

于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这方面而言,原本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的是美国,其原本是以教育工作者为教学中心,但由于后来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有所差异,因此就变原本的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以学习者为教学中心,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特定的教学改革,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但是这一教学理念知识为了改变原本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设定的,原本的只一味的给学习者施加学习压力却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今后的进步和发展。经改革以后虽然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还难免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就像授课时学生的总数越多所需要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划分就越复杂,导致教学困难的问题发生,譬如在高职院校中对于体育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先征求学生的自主意见来选择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然后进行分类教学,学生所选择的往往有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项目以及高尔夫球、橄榄球等较为复杂的项目,若要对每个学生的意愿都教学到位,首先就涉及到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问题以及所需教育经费的问题,这些问题下就使得有些项目无法开展,导致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由此可见,虽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方式对于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是积极和有效的,但是在师资力量以及所需资金的问题下,还会使得很多课程实践在实现上出现操作障碍。endprint

于以学科为教学中心这一方面而言,其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的内容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和应用,同时以所学科目为自身发展方向。该类教学理念主要是对学校的各教材进行分类教学,将学科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只要求学习者对基础知识内容以及基本技能进行掌握,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现今我国的本科院校还是以该类教学理念为主要教学模式,以为培养更多的混合全能型人才以及专业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多为本科教材,教学以专为主,过多的重视对于体育这一学科教材的教学以及对学生体育达标水平的锻炼,课程开设内容多以田径、球类为主,使得原本以锻炼个人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体育课程变为较为专业的体育训练课,无形中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分割开来,同时也忽视了对高职在校生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毕竟是以专业知识为主而非体育技能,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若太过注重对其专业性的教学也难以满足学生在社会中的需求。

于以社会为教学中心而言,既是将课程设置的具有社会功能,更多的关注学生所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让学生们能够在对课程学习中了解社会进展,这种教学理念是对以学科为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反驳。该种教学模式不只是以教材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们对社会的了解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正是面临着进入社会和选择就业这一问题,因此这种教学理念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各高职院校中都开设有就业导向理论这一课程以及职业导向这一课程,而且这两个课程中都提倡将体育教学放置于较为重要的位置,将体育课程以及教材课程相结合起来为高职院校在校生培养目标服务。这种情况下也忽视了原本以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因此也对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影响,虽然其对学生的职业培训以及社会适应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重视,但是在其过于关注社会适应性的问题的情况下忽视了体育课程最原始的教学目标。

综上看来,我国各高职院校在对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剔除以学科为教学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在保证可操作的情况下注重对高职院校在校生个人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的培养,除此之外,不可忽视以锻炼的人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目标,以使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的地位更加坚实和巩固。

三、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法

3.1高职院校在体育改革中应遵循的原则。由于职业院校的体育改革教学具有特殊性,若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由于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多为技术型人才且所学技术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各班级学生的所选专业差异、工作差异、社会适应差异等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就业特点,使得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同时在各个职业所承受的劳动力不同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中也可以根据该差异来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锻炼,其间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体力,使学生在工作时能够很好地适应其所处工作的劳动强度。在对学生进行体能等方面的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心理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很好地适应其新环境,并且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自我锻炼的方式来对自身进行调节。

3.2高职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向导的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以及技术进行教育和培养。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则是要转变原本传统的教学思想,将锻炼个人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依照学生工作的差异来选取合适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将学生放于体育学习中的首要位置,注重对高职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与进化职业相关联的的体能、意志力、竞争力等方面的教学,以保证学生不仅在学习能够对体育课程得到好的锻炼,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获益匪浅。

3.3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优化。我国高职院校在对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的采取户外教学的方式,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系别的学生来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譬如让学生参加攀岩、马拉松等,不仅仅调动来高职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们的主体需要,使得学生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群体并锻炼其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和集体意识,为高职在校生们的学习、友谊发展、社会适应力等都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也巩固了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体育课堂更加放松活泼,为师生之间建立起友谊也提供了条件,同时在提高学生们各方面能力的情况下为其今后发展都做了较大贡献。

除此之外,原本的以考核为目的的教学也很容易降低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中以应付的心态面对,不利于学生的个人体质培养和锻炼。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要尽可能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对学生的体质培养放在第一位,但是这并不代表将体育课堂的考核机制取消,可以改变原本的只对学生体能进行考核的模式为对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考核模式,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的重视高于对其体能得分的重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们消除以往紧张的考试的局面而使以放松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考试。

要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让其课程向多种教学形式发展,这就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根据专业的差异和职业的不同来就其所需体能的不同来进行对教材的改写,其内容要突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娱乐性等。这样一来就有助于今后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后生活及工作中的发展,完善体育教材所缺少的专业性知识。

四、结语

综上看来,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对高职生的在校学习及今后的就业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各高职院校逐渐开始落实体育改革的同时,其间还存在一定的教学漏洞及教学误区,这就需要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以使在校生能够在体育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J].神州,2011(08)

[2]蔡丽萍;李大成,浅析我院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10(11)

[3]吴雅彬,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03)

[4]龚成旭,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职业岗位群体育课程模块研究与实践编号:xjy1201,主管单位: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学现状高职院校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