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7-28 18:25:58刘冬红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课堂教学

刘冬红

摘 要:分析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也是适应初中学业考试的需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更新观念是前提,马列主义原理是钥匙,历史比较法是常用手段,充分利用史料和热点是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分析思维能力 ;培养

分析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至关重要。初中历史分析思维方法,就是将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然后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初中新课程改革之后,考试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既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也是适应初中学业考试的需要。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更新师生观念,是培养分析思维能力的前提

以前闭卷考试时,学生基本形成了一个概念“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现在开卷考试时又认为“历史考试就是抄书”。在他们看来,只有数理化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学习历史是不需要动脑筋的。当前的初中历史学业考试题目非常容易,加上一部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还有“副课”的观念纵容,使学生更加深信了这种偏向,所以平时根本不重视历史的学习,考试来了就突击几天应付。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将历史课堂视为休息的课堂、听故事的课堂,大大抹杀了历史课能力培养的功能,广大历史老师忧心忡忡而又无可奈何。

要扭转这一局面,首先是教师要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历史老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着重强调历史课的能力功能,特别是要和其他学科作一比较,让学生懂得:“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使学生知道每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能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陋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提问、多讨论、多启发,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重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钥匙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在初中历史教科书当中也包含有一些哲学原理,尤其是九年级更多。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群众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出正确结论。

比如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我们就要告诉学生学会运用全面的原理。因为历史人物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不同的历史人物,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阶级属性不同,参与的社会活动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同,就是同一个历史人物,前期和后期表现也不相同,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都要用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如秦始皇,我们既要看到他灭六国、成一统的丰功伟绩,也要看到他焚书坑儒、滥用民力的残暴。

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要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如:在讲洋务运动目的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地主阶级是为了“自强”“求富”,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在讲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看起来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其根源却是资本主义列强长期对中国的侵略。

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能从当时、当地情况出发,从不同视角,多方面、客观地去思考,锻炼了思维的周密性,克服了主观性和片面性。

三、运用历史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段

历史比较法是确定历史现象异同关系,进而发现其本质,探索其规律的思维过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出他们各自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分析比较,区别异同。如:讲郑和下西洋时,可以将它与新航路开辟作一比较。先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再讲其路线之长,规模之宏大,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然后再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为了掠夺东方财富、分析其船队的规模,得出当时的西方还落后于东方。最后让学生找出其异同,航海的目的不同,但其意义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通过对比这类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或内容等方面的理解,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还可以找出一些历史规律。如:通过对秦朝和隋朝的灭亡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一个朝代灭亡的共性:法律严酷,滥用民力,赋税沉重等。又如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找出规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管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不能从根本解决中国的出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只有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通过比较分析找出规律,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四、充分利用史料和时政热点,是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之后,新教材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了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呈现给学生。另外上课时尽可能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多面体等,使学生见多识广,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另外,还应注意把学过的历史问题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去分析历史现象。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应联系当前的中日关系问学生: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让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得出结论,那就是日本能否正视历史,承认其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在讲到中国古代史上有关台湾的史实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评价陈水扁搞台独的行为,得出这种做法是违背历史、背离人心的。将历史与热点结合起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思想不但受到教育,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也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有利于今后的实际生活。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培养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3:16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