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鸿
【关键词】考试命题 教学 导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90-02
考试命题是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环节,语文试题被广泛运用于日常训练(课后作业及专题训练)、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和其他相关考试活动中。当前,评价教师教学绩效的核心指标是学生的终结性考试成绩,这就促使了多数教师采取“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式,使教学陷入“机械训练,盲目应试”“忽视语文素养培育”的误区。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读、写、背等缺乏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的强化练习。在大量机械式的练习之后,几乎所有学生的考试分数都在90分以上,但其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却无序发展、无从建立,其语文学习的压力日益加大,而学习热情却逐步消退。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试题本身缺乏正确、有力的教学导向功能。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当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质,开发出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语文试题,引导学生实现语文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一、构建情境试题,激活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喜欢阅读,主动提问,敏于观察,善于累积、书写,自觉投入探究,自发地创造性应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动力源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自然、人物、事件的趣味性。因此,考试命题要以贴近学生心理的自然、社会、历史、现时情境为背景,突出题目的情境依托、作答意义和探究价值。
【例1】老舍在《草原》一文描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说明当时的天气是 。
A.雨天 B.雾霾
C.晴天 D.阴天
【评析】老舍笔下的草原体验,并不像一般的游记那样记录天气状况,而是用人的视野进行形象、生动地描绘。“在天底下”意味着人的视野总体上只能看到天和草;“一碧千里”是指视野深度里的碧草一望无际;“而并不茫茫”则说明人可以看得很远,而且是清晰的,没有尘雾迷茫的感觉,这样的景象只有在晴天且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方可观察得到。因此,正确选项是C。
本题看似与语文教学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其立意是引导学生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关注游览胜地,学生要通过旅行者的视角,走进文本所描述的事件中提出多重问题,并就此展开探究。
二、突出问题探究,使学生在答题中收获新知
语文教材中的篇章所叙述的内容往往涉及自然、社会、心理等多个领域,这些知识均具有其内在的科学逻辑,浸透浓浓的人文气息。因此,语文试题应体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应答中受到教育、获得新知。
【例2】青藏铁路冻土路段施工中,“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渣子”。这表明,冻土是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根据这一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1.冻土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在我国哪些区域会有可能形成冻土?
2.“冻胀”和“融沉”分别指的是什么?
3.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应如何避免冻胀和融沉?
【评析】题干信息取自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把铁路修到西藏去》和课后相关链接资料,这篇描述人类征服自然智慧的记实文章,充满着强烈的科学逻辑和人文精神。试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进一步感受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伟大创举,同时也初步为学生建构了关于铁路修建和自然界特点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试题还引导了教师教学的导向,即重视语文教学的科学探究和人文探究,点燃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探索的信心和愿望。
三、依“标”据“本”,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试题中,问题的抽象程度、陌生程度、信息复杂程度应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试题的表述方式应当贴近小学生心理;试题的取材应尽量源于课本,以便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的生活与实践经验,用朴实的语言表述题干、回答问题。如抽样考查学生对常见字在特定词语情境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水平,这是语文试题中常见的题型,其教学导向是引导师生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但这一题型又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学习的误区。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五年级学段学生需要掌握2500~3000个汉字的读写。那么,假如要在一张试卷中考查20个字,其抽样比率只有0.8%,抽样没有代表性。然而,这类认读、书写拼音的题目往往占据试题中的两道题,题目本身枯燥无味,且无导向性,如例3所示。
【例3】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横线。
倔强(jué juè) 卓(zhuō zhuó)越
着(zhuó zháo)魔 校(xiào jiào)对
如愿以偿(cháng sháng)
情不自禁(jìn jīn)
此类试题应转变命题思路,由分散的认字能力考查,转化基于特定语境中学生准确诵读能力的考查,如例4所示。
【例4】为了倡导同学们在寒冷天气里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升御寒能力,学校广播站决定由你主播一则“情不自禁,迎风热跑”的新闻,请你在画线的字词后面标上读音,以避免播音错误。
树叶落尽,湖面冰封,今冬还未落雪,寒意却毫不( )客气地侵袭( )这座城市。如今,在北京这座城市,像小盛( )一样,不少跑步爱好者脱下鼓鼓囊囊( )的羽绒服,在冷风下“热跑”。让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情不自禁( ),迎风起跑。
【评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样可以运用创设特定情境的方式,而不是由命题者随机抽取字词来考查。例4试题以广播体育锻炼为情境,考查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能力,实现复习巩固的教学目的。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在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过程中,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是促进新课标达成的关键动力。广大教育研究者应当更多地关注语文考试命题的导向功能,通过命题改革来促成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