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率观的河南省金融发展分析

2014-07-27 06:20刘建莉
创新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河南省效率

刘建莉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基于效率观的河南省金融发展分析

刘建莉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河南省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金融改革,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规模增加、经营活力提升,支持了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从金融宏观效率的视角来看,目前金融业的整体发展与经济总体水平并不相称,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效率观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效率观;河南省;金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由1978年的162.9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32 155.86亿元,增长了181倍之多,充分展现了河南省30多年来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所提供的必要资金支持。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可以通过对资金的配置和调节来反映和监督经济。因此,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要了解区域中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并研究其发展特点,探寻金融与其他行业之间实现协同发展的机制,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地方政策支持,实现政策的效应。

1 金融效率的涵义

在经济学中,“效率”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萨缪尔森认为效率意味着不存在浪费,他在《经济学》中写道:当“经济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就不能增加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时,它的运行便是有效率的”,这时,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给出了较为经典的定义,“对于某种资源的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的初始时情况一样良好,那么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在这里“最优”一词实际上就是效率的另一种说法,现在“帕累托最优”已渐渐被“帕累托有效”所代替。

我国学者就效率的概念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樊纲提出,“经济效率是指社会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生产所达到的效用满足程度,也可称为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它是一个效用概念或社会福利概念。”

金融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也会有投入产出,因此,也存在效率大小的问题。在西方的金融理论的研究中并没有专门研究金融效率的理论,对于金融效率的分析是涵盖在“金融结构论”“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金融功能论”之中的。我国学者对于金融效率的分析也主要是以金融功能观为基础的。王广谦(1997)提出金融效率就是指金融运作能力的大小,他对金融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分别从金融机构效率、金融市场效率、金融宏观效率、中央对货币调控效率四个层次来考察金融效率,属于金融结构论的范畴。杨德勇(1999)将金融效率定义为“金融体系整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发挥的效率,即金融要素(人力、物力、各类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投入与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的比值”。王振山(2000)则认为金融效率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把有限的金融资源(货币和货币资本)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其最有效的利用”。云鹤等(2012)通过分析Pagano的金融——增长模型,把金融效应分为直接的储蓄投资转化效应和间接的作用于资本边际生产率或国民储蓄率的效应,即资金分置效率、资金转化效率和资金配置效率,金融效率就是金融部门在金融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经济时所显示出来的有效功能。

2 河南省金融发展的现状

2.1 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地方金融机构初具规模。截至2013年末,河南省银行机构总资产达到153.45万亿,其中贷款余额为23 511.4亿元,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2%,高于全省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15.4%,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7 597.7亿元,居全国第10位,银行业贷款占全省融资总量的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是我省融资的主渠道。在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河南省银行业抗风险能力也不断提升,盈利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利润增长21%,不良贷款继续“双降”,不良贷款余额及其占比较上年分别减少了13亿元和下降了0.35个百分点。金融资源开始向乡镇倾斜,2012年,村镇银行新设12家,实现了省辖市的全覆盖,县域覆盖率也有所提高。

2.2 保险业市场主体不断丰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河南保险业经过2006年到2008年“黄金三年”的快速发展后,一跃成为我国的保险大省,2013年末,全省共有省级保险分公司60家,分支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从业人员增至32.1万人,机构和从业人数在全国均居前列。保费收入达到916.52亿元,其中财险达到243.55亿元,寿险达到672.97亿元,保险市场规模位居中部第一。同时,保险参与度、渗透率也不断提高,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上升到865元和3%。

2.3 证券业机构发展势头大好,上市公司持续增加。截至2012年末,河南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03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65家,总市值达到4 412.76亿元,同比增长10.26%。2013年全年国内A股市场筹资210.4亿元,债券筹资1 125.8亿元。2013年河南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共228家,期货经营机构共计76家,其中法人机构有4家。全年河南省资本市场共实现融资467.38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再融资共210.38亿元。

3 基于金融效率观的河南省金融发展分析

3.1 储蓄动员的效率相对不高

储蓄率指标能够反映出金融机构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按照经济学家们的结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与储蓄率相关的,一般来说,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反之,储蓄率越低,经济增长则越慢。这是因为储蓄为一国的经济积累了资金。1979-2012年,河南省储蓄动员效率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13年,河南省储蓄动员效率为1.07,在中部六省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因而河南省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还有待于提高。

3.2 储蓄投资转化率不高,金融配置效率较低。储蓄投资转化率衡量了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利用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机构对资金的运筹能力及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河南省整体上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1979—2013年我省存贷差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见图1)。1999年之前,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未改制前,金融机构存贷差为负值,这主要是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的介入和政策性银行贷款规模较大。1999年,河南省金融机构存贷差为18.59亿元,到了2013年年末增长到14 080.3亿元,该值占到了当年河南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37.46%,存贷比则有1979年的2.08降为2013年的0.625。从这两组数据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或存在资金闲置现象(见图2)。可见,河南省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不顺畅,金融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这可能是由于我省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有效需求不足,也有可能是由于银行系统中存在一定的“惜贷”现象,但资源配置效率低造成了资金的短缺与闲置并存,因而银企关系紧张。

图 1 河南省金融机构存贷差(1979-2013)

图 2 河南省金融机构存贷比(1979-2013)

3.3 金融对经济的增长拉动作用较弱。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迅猛,GDP已由2000年的5 052.99亿元增加到2013年底的32 155.8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4%,GDP全国排位第五。2012年底,河南省金融产业增加值为1181.77亿元,占河南省GDP的3.68%,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二,但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同期北京、上海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4.5%和13.07%,甚至比云南省的5.92%还要低,这与我省GDP位居全国第五是极不相称的,可见我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不足。这与我省的金融资产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不无关系。

与全国其他省份的情况相同,河南省金融业同样存在所有制结构单一和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近年来,河南省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年有所增加,但在资产规模、业务规模等方面尚弱,银行类金融机构仍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外资金融机构目前仅有一家进驻本省,地方性银行规模也不大。2013年,河南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 479.96亿元,而全省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只有853.8亿元,仅占贷款增加额的24.5%,间接融资比例过大,这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向银行业集中。同时,贷款投向也有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点行业集中倾向。金融结构单一且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造成河南省的金融资源匮乏,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乏力。

4 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效率的政策建议

金融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短板和主要障碍,因此,对于如何做大做强河南省金融产业,使之成为河南经济的助推器和支柱产业,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4.1 促进金融产业升级。河南省应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多渠道促进金融产业的优化和升级。第一,要加快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吸引多方金融资源,既包括省内外的金融资源,也包括国内外的金融资源。通过财政配套、税收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省外、境外金融机构入驻河南市场或设立分支机构,或引导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河南省金融机构的改制重组。第二,重点发展省内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于本地区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城乡经济和谐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河南省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却是薄弱的一环。要采取措施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要大力培植地方金融品牌企业,全面增强金融实力。首先,要加快城商行、城信社的重组整合,通过合并重组,充实资本,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全力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并适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完善河南省金融体系,提升河南省地方金融机构的实力。第三,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及准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租赁公司等,以吸收社会资本作为国有资本的补充。第四,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农信社成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力争实现村镇银行县域的全覆盖。

4.2 优化金融行业结构。河南省要积极整合省内金融资源,优化金融结构,促进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业的发展,使银行、证券、保险三业协调发展,重点发展证券业和保险业。第一,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自身运行效率比较低,这是由于国有化程度过高就会制约信贷投资效率以及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国际经验已经证明,多元化、分散化经营的金融机构会有较强抗风险能力。因此,河南省要在稳步推进银行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第二,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河南省金融低效率的状况与证券市场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大力推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首先,建立和完善企业上市后备库,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同时积极开拓境外资本市场;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推动现有的上市公司做强做大。其次,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促进企业发展。发展期货市场,鼓励涉农企业积极参与、利用省内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的作用。第三,着力促进保险市场发展。提高省内保险有效供给水平,尽管河南省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险种很多,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养老、医疗等保险产品仍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要积极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养老和健康的保险需求。重点要发展责任保险,通过落实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切实为工伤、交通事故等事故的发生提供保险保障。积极探索配合社会领域的改革来提供保险服务,如参与新农合医疗制度改革的有效方式,创新医疗保险服务模式。

4.3 金融机构合理布局。要对全省区域的金融协调发展做出整体规划,从政策层面、地区层面进行协调,针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差异化需求,引导各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的布局网点。进一步优化重点发展区域的金融机构布局。鼓励银行机构向县域、农村等金融服务较为薄弱的区域延伸,力争实现机构和服务乡镇全覆盖。

4.4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强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也是减少资金外流的关键。从信用环境、司法环境、行政环境等方面入手,为河南省打造出更加优化的金融生态,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以及失信惩戒制度,加强企业的诚信意识,营造优良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司法环境建设,完善地方金融立法,同时提高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强化司法部门的执法力度,支持金融部门依法维权,维护金融秩序;改善政府部门的服务和工作效率,协调与金融资金运用有关部门,如工商、房产等,以便更好地帮助资金需求主体办理贷款手续,最大限度地让行政因素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协调、持续发展。

[1]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樊纲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王广谦.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杨德勇.金融效率论[M].郑州: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6]王振山.金融效率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7]云鹤,胡剑锋,吕品.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2012(2).

[8]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3年河南省金融运行报告[EB/OL].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网站,http://www.pbc.gov.cn/image_public,2014-08-15.

[9]李松华.河南省金融结构状况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5).

[10]吴郁秋.河南省金融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13(7).

F832.7

A

1671-0037(2014)09-16-3

刘建莉(1979.6-),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运行与资本市场。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河南省效率
送伞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跟踪导练(一)2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