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南
那天下午的课,是讲评《三角形的面积》这个单元的测试题。可能是试题偏难、学生水平有限,一些学生答卷时不会,讲评时依然“不懂”“不会”,不管我怎么讲。我的情绪有点焦躁起来。不久,所有的学生都“安静”了,连原来几个比较配合的学生,也不再回答我的任何问题了……再后来,我讲到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是9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道题目的意思,连那些平常头脑灵活的学生,也不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更不知如何下手解题。我“耐心地”把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帮助学生分析,学生还是不能理解。这节课,开始让我恼怒起来……
第二天中午,坐在办公室里的我,百无聊赖地回想起昨天的课堂,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前年在“远程国培”时“听过”的陈大伟老师的一个讲座。
“帕特里克的实验表明,学生在常态下和压抑下的理智活动有很大差异。常态组的学生情绪平衡,能运用理智较好地解决问题;压抑组的学生情绪激动不安,有的忧郁,有的惊恐,有的怨恨,在解决问题时常丧失了理智,表现为机械、重复、混乱的反应。如上图。”(张德琇,1982年)
这一段讲解,图文并茂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揪扯着我的神经,让我不安起来:难道,那天学生的状态,是受了我的压抑?我反思着那天自己“焦躁”的真正源由:午休时间,我没有休息好;近段时间以来,上这个单元的课一直不顺,许多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水平,我对他们心存怨气。所以,那天一上课,我就心气不顺。推而广之,这样的情况,对于像我这样“涉世不深”的年轻教师来说,决非偶然。只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坏情绪会给课堂带来如此后果。而如果任由这种状况恶性循环下去,我可能会误人子弟。想到此,我不由得冒出了一身冷汗。
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修订后的新课标由“双基”过渡到“四基”确实是有很深的道理的。有效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以学生学到什么、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来体现,而不应该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否精彩来衡量。如此说来,有效教学、有效学习,都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跟学生的快乐学习分不开。我们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以人为本,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责编 白聪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