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瑶山育桃李

2014-07-26 10:05周翠如罗志坚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邓某校园学校

周翠如+罗志坚

利周瑶族乡位于百色市田林县境东部,凡昌村是该乡的5个国定贫困村之一,村里的凡昌小学便是在乱石堆中建起来的。在这样一个穷困落后的山村里,赵龙京却坚守了20多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他坚守深山,以校为家,为山里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

甘为瑶山洒热血

没有围墙,每到寒暑假,“校园”成了群众的牛马场;唯一可供学生运动的场地上布满了许多饭桌大小的石头,根本无法开展体育运动;8间砖瓦房和6间泥草房构成了校舍,内宿生在简易的木棚里打地铺,在露天的空地上生火做饭……对于20多年前凡昌小学的模样,赵龙京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该校的教师换了一拨又一拨,愿意留下的为数不多。乡亲们多么渴望有一位教师能真正扎下根来。

1990年,赵龙京从民盟百色艺术职业高中毕业,当时百色市某广告公司想聘请他到城里工作,正当他犹豫之时,乡亲们把他推上了凡昌小学的三尺讲台。面对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他毅然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到凡昌小学做了一名代课教师。从此他以校为家,全力投入学校建设。

“一定要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赵龙京暗下决心。每天放学后,他领着学校仅有的3名教师挖石头、搬土方。当时买不到用以爆破的炸药,他们就用柴火将大块的石头烧热再用冷水浇,待其碎成小块后再搬走。经过两年努力,一块680平方米的场地平整出来了,这就是凡昌小学最初的运动场。在村干部的支持下,赵龙京发动村民捐款,给学校建起了一条长36米、高1.8米的围墙,校园总算成形了。但这还远远不够,赵龙京心里琢磨着如何把那些茅草房全变成砖瓦房。他跑单位、走部门,终于在1995年争取到上级拔款2.6万元,又发动群众捐助了2.5万元资金和价值5万元的材料,建起了11间砖瓦房。自此,学生告别了打地铺的历史。2003年,在广西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扶持下,凡昌小学又建起了一栋3层共6个教室的教学楼,学生们终于能像城镇的孩子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了。

赵龙京夫妇俩都是代课教师,工资微薄。尽管生活比较拮据,但对于学校建设,赵龙京毫不含糊。2004年,学校准备硬化运动场,沙子都配足了,但没有水泥,赵龙京征得妻子同意后,把父亲饲养了一年的猪给卖了,还从丈母娘家借来700元买回了水泥,而那时,赵龙京夫妇二人的工资加起来才340元。2005年,田林县进入“普九”关键期,正当所有的代课教师都在忙着转正考试之时,赵龙京为了完成攻坚任务,牺牲了个人复习时间,全力以赴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在他和村干部的带领下,每天有上百名群众自发到学校做义务工,他们拆除旧房、修建扩建围墙和厕所、硬化地板,并改建了校门及花圃,为学校节约了2万多元资金。此举感动了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在众人的支持和帮助下,该校建起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其他硬件设施也得到较大的改善,顺利通过“普九”评估验收,并获评为攻坚先进单位。此后,凡昌小学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基础设施陆续得到改善。

不等不靠建校园

2009年,田林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校长到南宁市武鸣县参观学校文化建设,赵龙京是其中一员。看着当地学校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赵龙京萌发了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的想法。

经费有限,文化建设只能精打细算。凡昌小学一直有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传统。在赵龙京的带领下,教师们利用节假日,自己动手给校门两侧凹凸不平的围墙贴上了瓷砖,并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针》《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贴在墙上。赵龙京发挥自己的艺术专长,带着教师们在围墙上手绘了4幅写意画,建成了校园文化长廊。此外,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等外墙也披上了浅黄色的“外衣”,还贴满了标语和字画。其中,教学楼外墙上“敬业明礼、诚实为人、爱生如子、奉献瑶山”的标语特别醒目。而对于校园的绿化,赵龙京早有意识和规划。他平时除了号召师生自己动手育苗外,还利用双休日上山采集奇石、奇树。校内的主要绿化景观——“母子龙”,就是全体师生从四公里以外的山上挖回来的。“母子龙”是两颗长在一起的榕树,两棵树一大一小,因体形似龙,教师们便称它为“母子龙”。“母龙代表辛勤工作的教师,子龙代表刻苦学习的学生,‘母子龙寓意着我们的教师带领学生像龙一样腾飞!”赵龙京解释道。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凡昌小学的校园焕然一新,环境优雅,文化浓郁,富有民族特色。

播撒真爱护幼犊

凡昌小学96%的学生都是瑶族,赵龙京经常这样鼓励学生:“虽然我们的经济比较落后,但我们不能甘于落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最大的进步。”但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而且大多是留守儿童,所以很多学生刚进校时行为习惯并不好,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乱扔的垃圾。赵龙京决心改变这样的状况,他说:“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有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一生受用的。”为此,他狠抓校园环境卫生工作,要求全校师生谁见到垃圾谁捡,并对学生宿舍和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整顿。刚开始,许多学生不理解,应付检查后依然我行我素,赵龙京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我们一周要在学校待五天,学校就如同我们的家一样,如果我们连这个家都不热爱,将来出去是要被人笑话的。”在他的多次劝导下,校园的卫生情况逐渐好转,学生也逐渐改掉了坏习惯。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检查验收组专家到该校检查验收时,看到该校整齐美丽的校园、洁净通畅的水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在学校少先队活动室,大家经常看到赵龙京的身影。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他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用自己的手工作品将活动室布置得美观精致。1997年,他指导的学生赵雨萍凭借手工根雕作品《鼠目寸光》在全县科技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周围群众的眼中,尤其是在外出务工父母的心里,赵龙京是个“靠得住的人”,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很放心。赵龙京家里虽然不缺粮,但却很少花钱买肉。即便如此,他对学生却呵护备至,倾力而为。学生邓某三年级的时候洗头、洗澡还要同学帮忙,赵龙京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一个周末,他带着妻子到邓某家里了解情况,得知邓某的父母都是弱智,从小就不懂管教孩子,致使邓某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而且由于家境贫寒,邓某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看到这种情景,赵龙京和妻子决定帮助这名学生。他向上级部门反映了邓某的实际情况,上级部门研究决定,免除了邓某在学校所需交纳的所有费用。但是邓某的生活费依旧没有着落,赵龙京便和妻子商量,从自己的工资里挪出一小部分,给邓某提供生活资助。他的妻子还手把手地教邓某洗头、洗澡、洗衣服,并将自己女儿穿过的旧衣服送给邓某穿。不久,邓某的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了。后来,赵龙京联系上香港的爱心人士,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邓某顺利念完了小学。

扎根瑶山20多年,赵龙京把泥茅校舍变成了楼房,学校也成了市级示范学校。他所教的学生,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的还当上了领导干部或人民教师。尽管他至今仍是一名代课教师,但他无悔自己的付出。他告诉记者:“我的理想就是做一辈子老师,尽我所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责编 蒙秀溪)endprint

猜你喜欢
邓某校园学校
被同事殴打算工伤吗
欠290万假死赖账 全家演戏“土葬”被公诉
男子想进监狱 只为躲老婆
为索要赌债非法拘禁 涉嫌犯罪被批捕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