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鲁昕解释说:“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3月22日 新华网)
分类高考无疑是一项重大的高考制度改革。尽管目前尚处于规划实施阶段,效果如何还不可预期,但对于该项改革,目前已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点赞:走出“差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怪圈
@梁元惠(教育工作者):困惑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职业教育低人一等,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差生才选择职业教育”。中考时,中职放在普通高中之后招生;高考时,高职高专是最后一个录取批次。如今要实施分类高考,无疑能促使我们走出“差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怪圈,让大家明白,职业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
@崔晋维(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高考模式一分为二,开辟了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类不同的人才培养渠道,这对于技术院校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国家在人才培养上将更加重视职业教育,也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
@汪洋一渡(某高中学生):如果这项政策在我读高中期间就能实施,我当然愿意选择技术方面的高考,理由很简单,我以后就是想学一门技术,不想搞什么学术研究,现在学技术也很吃香。此外我还希望,要是通过技术高考这一途径,也能进入一些名校就更好了。
忧思:一旦盲目选择“入错行”,只怕追悔不及
@唐成杰(某中学教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整体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不能把教育的功用等同于谋生的工具。在这种高考模式的导向下,基础教育阶段就分出什么“职业教育”“学术教育”,这不是让我们一线教师更加难办?
@大眼生姜仔(热心网友):把高考分成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类,意味着高中生一毕业,甚至在毕业前,就要对未来人生道路做出选择。但问题是,目前很多高中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一旦盲目选择“入错行”,只怕追悔不及。
@清风吹过(学生家长):目前许多用人单位普遍存在学历歧视是不争的事实。而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环境往往较差,社会地位也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技能型高考呢?
支招:出台一些可以调整职业选择方面的制度
@朱文循(教育学者):高考改革的重点在于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学校更多自主办学空间,扩大学生的选择面。集中录取不打破,无论是技术型高考还是学术型高考,都存在根据学生的考分从高到低录取的问题,那样,基础教育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技术型高考还是不能凸显学生的技能。
@白 帆(大学教授):年满16岁就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看起来虽然很美好,但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兴趣和能力也在变化,所以应该出台一些可以调整职业选择方面的制度,避免一考定终身。此外,相关部门还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变整体社会心态,去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刘金松(时评人):要配套做好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的衔接,不能让学生陷入一考定终身的怪圈中。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供借鉴。比如美国一些职业培训类学校会和综合性大学签订转学协议,为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便利,日本也设立有一些综合高中,学生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又可以为高考做准备。
延伸: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晓寒轻(本刊小编):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分类高考应该说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改革值得期待。但要将此项改革从理念转化为现实,将高考从“独木桥”变为“立交桥”,无论是在转变观念的层面,还是在改革执行的层面,都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