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霖东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会自学,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初中阶段正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阅读式”教学尤其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自学能力;“阅读式”教学
学校的教育应该面向未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改中一再要求老师要将学习这把“钥匙”真正交给学生。实践表明,在数学教育阶段,对于正处于这个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其学习过程是再好不过的最佳时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自主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学习自学的形式也会伴随着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是自学的前提,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的培养,并使其成为学习的核心。“阅读式”教学,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选择性的课本内容指导,教师要做到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练习工作,只有这样进行学习活动才能够避免学生在预习时出现“走马观花”无目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数学阅读活动同一般的阅读过程是一样的,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含了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但是由于数学语言具备严谨、抽象等特性以及符号化和逻辑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往往不等同于一般的阅读形式,因此,我们要做到引入“阅读式”教学必须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一、将阅读示范给出,教会学生读书
数学教科书是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之上精心全面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对数学课本进行正确的“读”,让学生发现“文字”中具有的魅力,真正了解“文字”的含义。教师要将“示范”做好,利用概念、公式等教学,让学生能够找到其中的关键字句,弄清楚其中的多重含义。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时,老师要引导读概念,注意关键词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并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思考“为什么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不可以将三条线段写成‘三条线?”“去掉首尾顺次连接行不行?”这样边读边思考的进行学习,对概念的印象加深,进而也真正掌握其含义,又为以后的“自读”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提出阅读提纲,带悬念进行读
经过阅读示范后,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在研读数学课本时的基本方法,这时我们要注意学生不能只是进行“形式上”的阅读,因为这样不能够将关键抓住,教师一定要有计划、有选择性、有目地对部分内容进行阅读。
例如,在教学“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节课时,我们就提出了如下提纲:(1)阅读定理和逆定理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几何图形进行表述?(2)位于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具备什么性质?(3)此“距离”会是一种什么相等情况?(4)与角平分线上的点相比较而言,两者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呢?(5)一条线上的某线段垂直平分线进行判断?(6)如何在三角形内找到一点让它同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呢?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将提纲列出,系统地汇总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做到真正的会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所具备的阅读能力较差,因此对于所阅读的内容不要过多,在选择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易懂的、知识性较强的章节。在阅读的时间上不要过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在阅读期间教师要时刻关注留意辅导学生,一定要阻止“不求甚解”“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
三、进行反馈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学生在阅读时读想同时,有学生却仍可能“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阅读之后的练习就变成了巩固必不可少的手段。
如,阅读完“分式的基本性质”后,可设计以下一组练习:
1.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1)■=■ (2)■=■ (3)■=■ (4)■=■
2.填空。
(1)■=■ (2)■=■ (3)■=■
3.说明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2)■=x+5
对于上面所进行的练习,不但具有针对性,而且会将学生常常出现的混淆概念以及在学习时容易犯错误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考虑,例题中出现的“问题陷阱”会使得学生能够做到主动纠正错误和进一步深化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教学进行自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的指导,进而做到“感知”到“领悟”再到“研究”这三种形式,永不言弃地坚持到底,最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 鲁翠红
endprint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会自学,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初中阶段正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阅读式”教学尤其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自学能力;“阅读式”教学
学校的教育应该面向未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改中一再要求老师要将学习这把“钥匙”真正交给学生。实践表明,在数学教育阶段,对于正处于这个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其学习过程是再好不过的最佳时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自主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学习自学的形式也会伴随着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是自学的前提,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的培养,并使其成为学习的核心。“阅读式”教学,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选择性的课本内容指导,教师要做到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练习工作,只有这样进行学习活动才能够避免学生在预习时出现“走马观花”无目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数学阅读活动同一般的阅读过程是一样的,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含了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但是由于数学语言具备严谨、抽象等特性以及符号化和逻辑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往往不等同于一般的阅读形式,因此,我们要做到引入“阅读式”教学必须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一、将阅读示范给出,教会学生读书
数学教科书是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之上精心全面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对数学课本进行正确的“读”,让学生发现“文字”中具有的魅力,真正了解“文字”的含义。教师要将“示范”做好,利用概念、公式等教学,让学生能够找到其中的关键字句,弄清楚其中的多重含义。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时,老师要引导读概念,注意关键词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并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思考“为什么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不可以将三条线段写成‘三条线?”“去掉首尾顺次连接行不行?”这样边读边思考的进行学习,对概念的印象加深,进而也真正掌握其含义,又为以后的“自读”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提出阅读提纲,带悬念进行读
经过阅读示范后,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在研读数学课本时的基本方法,这时我们要注意学生不能只是进行“形式上”的阅读,因为这样不能够将关键抓住,教师一定要有计划、有选择性、有目地对部分内容进行阅读。
例如,在教学“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节课时,我们就提出了如下提纲:(1)阅读定理和逆定理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几何图形进行表述?(2)位于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具备什么性质?(3)此“距离”会是一种什么相等情况?(4)与角平分线上的点相比较而言,两者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呢?(5)一条线上的某线段垂直平分线进行判断?(6)如何在三角形内找到一点让它同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呢?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将提纲列出,系统地汇总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做到真正的会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所具备的阅读能力较差,因此对于所阅读的内容不要过多,在选择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易懂的、知识性较强的章节。在阅读的时间上不要过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在阅读期间教师要时刻关注留意辅导学生,一定要阻止“不求甚解”“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
三、进行反馈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学生在阅读时读想同时,有学生却仍可能“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阅读之后的练习就变成了巩固必不可少的手段。
如,阅读完“分式的基本性质”后,可设计以下一组练习:
1.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1)■=■ (2)■=■ (3)■=■ (4)■=■
2.填空。
(1)■=■ (2)■=■ (3)■=■
3.说明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2)■=x+5
对于上面所进行的练习,不但具有针对性,而且会将学生常常出现的混淆概念以及在学习时容易犯错误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考虑,例题中出现的“问题陷阱”会使得学生能够做到主动纠正错误和进一步深化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教学进行自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的指导,进而做到“感知”到“领悟”再到“研究”这三种形式,永不言弃地坚持到底,最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 鲁翠红
endprint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会自学,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初中阶段正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阅读式”教学尤其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自学能力;“阅读式”教学
学校的教育应该面向未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改中一再要求老师要将学习这把“钥匙”真正交给学生。实践表明,在数学教育阶段,对于正处于这个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其学习过程是再好不过的最佳时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自主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学习自学的形式也会伴随着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是自学的前提,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的培养,并使其成为学习的核心。“阅读式”教学,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选择性的课本内容指导,教师要做到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练习工作,只有这样进行学习活动才能够避免学生在预习时出现“走马观花”无目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数学阅读活动同一般的阅读过程是一样的,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含了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但是由于数学语言具备严谨、抽象等特性以及符号化和逻辑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往往不等同于一般的阅读形式,因此,我们要做到引入“阅读式”教学必须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一、将阅读示范给出,教会学生读书
数学教科书是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之上精心全面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对数学课本进行正确的“读”,让学生发现“文字”中具有的魅力,真正了解“文字”的含义。教师要将“示范”做好,利用概念、公式等教学,让学生能够找到其中的关键字句,弄清楚其中的多重含义。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时,老师要引导读概念,注意关键词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并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思考“为什么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不可以将三条线段写成‘三条线?”“去掉首尾顺次连接行不行?”这样边读边思考的进行学习,对概念的印象加深,进而也真正掌握其含义,又为以后的“自读”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提出阅读提纲,带悬念进行读
经过阅读示范后,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在研读数学课本时的基本方法,这时我们要注意学生不能只是进行“形式上”的阅读,因为这样不能够将关键抓住,教师一定要有计划、有选择性、有目地对部分内容进行阅读。
例如,在教学“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节课时,我们就提出了如下提纲:(1)阅读定理和逆定理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几何图形进行表述?(2)位于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具备什么性质?(3)此“距离”会是一种什么相等情况?(4)与角平分线上的点相比较而言,两者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呢?(5)一条线上的某线段垂直平分线进行判断?(6)如何在三角形内找到一点让它同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呢?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将提纲列出,系统地汇总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做到真正的会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所具备的阅读能力较差,因此对于所阅读的内容不要过多,在选择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易懂的、知识性较强的章节。在阅读的时间上不要过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在阅读期间教师要时刻关注留意辅导学生,一定要阻止“不求甚解”“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
三、进行反馈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学生在阅读时读想同时,有学生却仍可能“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阅读之后的练习就变成了巩固必不可少的手段。
如,阅读完“分式的基本性质”后,可设计以下一组练习:
1.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1)■=■ (2)■=■ (3)■=■ (4)■=■
2.填空。
(1)■=■ (2)■=■ (3)■=■
3.说明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2)■=x+5
对于上面所进行的练习,不但具有针对性,而且会将学生常常出现的混淆概念以及在学习时容易犯错误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考虑,例题中出现的“问题陷阱”会使得学生能够做到主动纠正错误和进一步深化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教学进行自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的指导,进而做到“感知”到“领悟”再到“研究”这三种形式,永不言弃地坚持到底,最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 鲁翠红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