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民办高校感恩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2014-07-25 12:56陈伊生
关键词:感恩教育中国梦民办高校

摘要: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要创新方法途径。就民办高校而言,要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从唤起他们的感恩意识着手,把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应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为统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扬弃传统感恩思想,整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加强教育的实践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弘扬校园文化。

关键词:中国梦;民办高校;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105-02

民办高校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讲,高昂的学费、含金量较低的文凭和就业时受歧视的状况,使得这一特殊群体从一进校门就显示出与公办高校大学生不同的特点。针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入手,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并加以拓展和深化,逐步培养起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意识,对于大学生投身中国梦的实践活动,培养合格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感恩教育是民办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就是教育的入手处、着眼点。儒家文化强调“立爱自亲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心的培养要从对亲人的爱开始,进而扩展成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爱。回顾历史,我们党曾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三次大的政治教育,即“诉苦三查”运动、“忆苦思甜”教育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这些教育都是从激发人的爱心、唤醒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入手,进而将教育引向深入。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享乐思想严重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学生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回报思想。因此,我们要汲取成功的思想教育经验,从人性中最原始的爱心入手开展教育,进而把民办高校的中国梦教育活动做深、做细、做实。

(一)感恩教育是唤醒学生内心真挚情感最有效的手段

感恩是个体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和及时回报的过程。“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1]。感恩教育从人的原始爱心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唤醒爱、释放爱、付出爱、扩大爱,形成一种浓厚的感恩氛围,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因此,从感恩教育入手,激发起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和平时代、物质充裕条件下民办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起点。

(二)感恩教育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感恩是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给予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精忠报国、回报自然、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是内涵丰富的系统。可以说,系统全面地抓好感恩教育,将使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

(三)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大都有些自卑,部分学生因高考失利产生了低人一等的感觉,就业受歧视的现状进一步打击了他们的自信,部分学生因较高的学费也会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培养健康的人格对民办高校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感恩教育是积极健康的人格教育,贯穿着四个层次。一是知恩层次,让学生认识到来自亲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二是情感层次,学生在感恩的基础上产生回报的冲动,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别人;三是实践层次,把回报的冲动变为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回报行动;四是思想升华层次,使学生脱离知恩图报的狭隘思想境界,养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品质,培养起责任感,承担起应负有的社会责任。这四个层次是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是从人的情感本能到思想认识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形成积极健康人格的过程。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自我教育缺失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不教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自我教育达到非被动教育的状态,即通过自我教育,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目前的状况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大都不善于自我教育和反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权利义务缺乏深刻的认识,这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内在原因。

(二)家庭教育不当

对大部分中国家庭而言,“家庭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子女的“大学梦”。为了实现孩子的“大学梦”,许多家长不求回报,该做的不该做的都替孩子做了,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把学习搞好,将来能考上大学。这就使家长与孩子之间互动的情感关系,变成了仅是家长对孩子奉献爱的“单边行动”。由于经常处在被关爱的位置,有些孩子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社会的关爱之情,形成了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

(三)学校教育不力

民办高校在办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弱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工作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如“两课”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等。

(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个别大学生显得迷惘、困惑、无所适从,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优先实现,对国家和他人漠不关心。有些人甚至回避现实社会,沉溺于网络,试图在虚拟世界中实现自己虚幻的人生价值。

三、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

(一)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为统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当前,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已经成为思想宣传领域的重要工作,如何创新方法途径,使中国梦教育实践收到良好效果,是高校进行宣传教育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指出:“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2]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使教育通过大学生的心,为他们所了解。这种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人的情感,而能唤起大学生真挚情感的就是感恩教育。从父母之恩、朋友之情、自然之利和社会之爱着手,培养大学生对父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使学生明确在实现中国梦中自身的责任,并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以中国梦为统领开展感恩教育,最重要的是发挥“两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两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两课”的基础性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和途径代替不了的,“两课”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是高校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民办高校来讲,学生总体质量不高,加强“两课”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民办高校往往存在着压缩“两课”教育内容,减少“两课”学时的情况,削弱了“两课”主阵地的地位。在中国梦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民办高校应以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将感恩教育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提高感恩教育在“两课”中的地位,为深化中国梦的实践创造条件。

(二)整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扬弃传统思想

感恩文化起源于封建社会,其目的是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是一种奴性文化。中国梦视域下的感恩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恩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孝”的教育。“孝既是纵贯天、地、人,祖先、父辈、己身、子孙,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纵向链条,也是中国一切人际与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精神基础,对中国之宗教、哲学、伦理、政治、法律、教化、民众生活方式、艺术、民俗及国民性均有重要影响,因而是中华文化逻辑之网上的纽结,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源头和出发点”[3]。因此,感恩教育就要从“孝”文化着手,提炼“孝”文化的精华,将“孝”文化放到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整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感恩教育,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也就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学生才能进行比较和鉴别,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内化,成为真正明辨恩德,感念恩情,履德践行的合格大学生。

(三)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表明了国家对个人价值实现的尊重,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尊重,这将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视阈下的感恩教育,就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开展感恩教育,就要大力弘扬校园文化。中国梦视域下的感恩教育仅靠课堂教育或单项活动很难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必须把教育纳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大系统中,统筹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让各个层面都充分发挥作用。具体说,在物质层面上,加强以人文景观为核心的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在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在活动层面上,打造感恩主题教育精品,为感恩教育积累素材和经验;在精神层面上,通过校园网、校内宣传栏、校内广播电台、微博等媒介加强感恩文化的宣传、升华和提炼,使感恩成为校园时尚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2][法]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52.

[3]肖群忠.孝——中华民族精神的渊薮[J].河北学刊,2004,(4).

收稿日期:2013-10-17

作者简介:陈伊生(1969—),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建筑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中国梦民办高校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