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举元
〔关键词〕 兴趣;习惯;观察;阅读;修改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35—01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
1. 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感,或是有许多感悟、观点、想法要和别人交流,而作文就是我们表达这种情感,或是和别人交流感悟、观点、想法的手段。“写作是一种需要,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一种能力。”当写作变成内需时,写作将不再是恐惧,而是一种快乐。
2. 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设计作文题目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理解他们的喜悦与苦恼,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真实情感的渠道,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想说的话。其次,设计作文题目要贴近生活。作文题目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有事可记,有物可摹,有理可说,有情可抒,写观察过的事物,体验过的生活,使作文有真情实感,使作文言之有物,这样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笔。
3. 改革作文评价观。以往的作文评价多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评语多是修改意见。我们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遵循“赏识、鼓励”的原则,特别要找到学生习作的个性所在和闪光之处。只要我们抱着欣赏的态度,肯定会找到一篇习作的精彩和成功之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肯定学生习作的某一方面,不吝惜赞美时,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到作文的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的习惯
有些学生写起作文不是“无话可说”就是“内容空洞”,其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和积累。
1.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观察,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有了深刻的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形象生动逼真、感情真实丰富的好文章来。只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写作的源泉就会长流不息。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写人要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用人物自身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等等。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感人。
2. 学会积累,做到厚积而薄发。有人说:“文学是一门积累的科学。”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积累是什么呢?一是积累语言,作文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书报、刊物中积累名词佳句、名言警语;从生活环境中积累俗语民谚、对联谜语。每日摘录、积累。二是积累素材,写作离不开鲜活的素材,素材通过观察来获取,通过积累来存储。一次邂逅、一个误会、同学真诚的帮助、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朋友会意的微笑、父母的唠叨……只要能让你眼前一亮、心头一动的都可以写到日记中积累下来。三是积累“思想火花”,即头脑里转瞬即逝的思想闪光点。文章有没有新意,就看你的文章有没有思想火花、有多少思想火花。
三、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阅读的积累,写作犹如空中楼阁。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优美的范文,品味、揣摩语言,掌握它们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仅仅阅读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同时也是学生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文采横溢。
四、培养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业精于勤”,写作无捷径可走,除了阅读之外,就是训练学生多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光靠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练笔。一方面通过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提倡、鼓励写日记。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天长地久,既培养了学生认识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又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为命题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与题材,最终解决作文题材虚假空泛的问题。
五、培养学生多修改的习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同时要指导学生互相修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编辑:刘於诚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