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世荣 赵学孔
[摘要]文章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106-03随着当今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为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变化,各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基本都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类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类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该类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和实际操作的困难性,而且课程实践与实训客观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课时安排等原因,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障碍和问题,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参考解决方法与对策。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落后且针对性不强
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出现新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管理信息系统教材普遍因更新不及时而没有及时地把新的知识点给补充进来,因此普遍存在教材内容落后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材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涵括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企业流程、运筹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课程内容不仅理论性强而且跨度大,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更加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样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为应付课程考核而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反而忽略了最关键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先继课程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预备知识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通常还有一年的实习与见习时间,真正能全日制地进行课程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导致了教学计划大大压缩了课程门数及课程课时,往往就造成先继课程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预备知识不足的情况,导致学生知识的积累不够,多数学生觉得该课程较复杂,学习起来很困难。
(四)教学方法单一,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单单靠传统的教学法,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佳。比如,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却忽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现在大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仍然存在些弊端,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容易产生照本宣科的现象,学生学起来感到乏味抽象。可见,如不及时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果,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将很难进行下去,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最终目的是学会开发一个符合企业或组织需求的并能提高企业或组织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性很强。大多数理论知识和开发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被更好地理解。然而由于系统开发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技巧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教师讲授,而学生实践不足或缺乏实践辅导,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不合理,实践课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在考试时,注重理论方面的考核多于实践方面的考核。同时,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大多都把实验的步骤、方法写得很清楚,学生只要在教师给定的范围内,完成操作即可,学生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也是该门课程的要求。
(六)考核方式单一
综合性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另一特点,而该门课程培养的方向又是多层次的。因此单纯的期末考试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查,单一的笔试也容易造成学生们的死记硬背,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即忘,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情况。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实践
(一)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管理理念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师要主动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最新发展动态与其技术领域最新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有效地穿插到教学过程中来,保持教学内容跟上不断发展的技术发展形势。例如,在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时,除了要介绍传统的生命周期法即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之外,还要重点介绍现在国内外新兴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原型法。这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较好地选择适宜的开发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有关的网站和书刊,让学生们适时地了解这一学科的前沿知识。
(二)理论结合案例,用直观易懂的语言代替抽象描述
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普遍觉得较难理解和掌握,大多是因为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直观易懂的语言来代替抽象的描述。例如,在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时,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在人的主导下,整合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实现企业战略优化、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标的集成化人机系统。教师应该分几个部分来讲解,例如,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是什么?(人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处理信息并辅助企业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有何目标?(其目标是在运行层、管理层、决策层上支持企业管理活动)它所涉及的技术有哪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这样抽象的概念,利用具体而直观的讲解语言,就能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另外,在讲解理论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理论内容相对应的案例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三)合理安排先导课程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都是有次序可言的,针对学生预备知识不足的情况,在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之前,应先开设其先导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先导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同时,在开设先导课程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对待不同的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要侧重于加强管理学及企业流程相关方面的课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重点补强学习计算机知识方面的课程。笔者认为,先导课程应在大一、大二期间开设,而在大三阶段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样在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学生们就已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非常有利。
(四)运用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重在讲授其系统开发的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学、口授式教学法等难以解释清楚这种动态的系统开发过程,学生学起来觉得非常吃力,常常觉得所学知识较难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太少且过于抽象。因此,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要适宜
介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系统操作演示多、图表多的原因,迫切需要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特色之一是能够包涵整体教学内容,并且可以使得教学内容生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记忆。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除了可以动态演示一些典型的开发技术,加深学生对开发过程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插入大量形式多样的插图,增大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避免照本宣科,要注重课件的教学效果,既要便于教师的教又要便于学生的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讲授式教学法等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运用案例教学法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概念、原理及系统开发实践联系很紧密的课程。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模拟、创设一个实景,让生以实践者的身份,进行分析、决策、实践,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把案例与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案例的选择也要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并且被学生所熟悉,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和掌握。
3.小组课堂讨论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就某个开发技术和方法进行原理性的介绍或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收集、查阅、分析资料,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则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讨论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师在授课时,可事先对某一知识点抛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并解决问题,到了下次课时,可让一些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氛围,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五)加强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理论教学是不能与实践教学分离的,如果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很有可能就会对该课程提不起兴趣,觉得抽象乏味并且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势在必行,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利用高职院校自身资源,培养学生调研能力
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以院校内各个部门为对象进行调研。指导学生们设计、发放调查表,收集、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每个具体部门进行调研并收集相关信息,确立管理信息系统的题目,如成绩查询系统、学籍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接着以组为单位编写系统调查报告,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撰写系统分析报告。这样,有效地利用了校本资源让学生进行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调研和选题能力。
2.学校和企业合作,延伸教学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需要“走出去、引进来”。“走出去”即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观已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实际运行情况。同时带领学生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IT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并领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并编写调研报告。另外,教师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实地参与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维护、管理等工作,并提交实习报告。“引进来”即邀请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员到校进行讲座。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结合,更好地丰富了实践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谓“一箭多雕”。
(六)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素养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不断快速变化、发展的学科,教师应及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的需要。
首先,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部分教师毕业后,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普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可通过追踪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沿发展动态来获取新的知识,拓宽视野,更新专业知识。
其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师应走进企业学习一段时间,了解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开发技术等,这样不仅可以实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还可更具针对性地培养出专业的信息人才。
再次,教师应积极参加管理信息系统的课题研究,组织信息系统的开发,通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把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到教学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避免了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
(七)改革考核方式,强调综合评价
随着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变化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评价机制需要进行调整,重在强调综合评价,笔者认为可进行如下尝试:
1.笔试。一般以闭卷的形式为主,主要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开发流程的掌握情况,题目应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重在灵活。
2.课程实验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
3.考查学生完成作业和出勤率的情况。
即期末考试占总评的40%,实践环节占40%,平时成绩占20%,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既重视理论教学又不轻视实践教学,应全面地发展。
三、结论
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培养合格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人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门面向未来的应用广泛的交叉型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要求课程教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高职高专院校要不断地跟踪行业前沿动态,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改革评价机制,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并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黄解军等.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11).
[3]张珺,周虹,盛晏.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4]谈晓勇,肖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3,(5).
[5]张璞.关于高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J].大众科技,2008,(8).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