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梅 陈芳清 陈发菊
[摘要]植物生物学是生态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我校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进入大学首先要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学位课。为了使新生能很快进入大学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尝试了一些植物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改革,这对于提高新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我校目前生态学专业植物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植物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改革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31-02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的主线,创新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灵魂。高校如何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正成为高等教学新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植物生物学是为生态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系统进化以及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植物学科,主要从细胞、组织、器官等不同层次研究植物体形态解剖构造、系统分类和功能,从而揭示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学生学习生态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植物生存的生境发生变化,植物如何适应变化的生境已经成了植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因而,加强植物生物学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好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面对刚刚从高中的高强度学习压力走出来而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不需要那么刻苦地学习,可以轻松轻松了”,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骤减,且大学的授课模式与高中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讲好这门课对开启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近几年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改革,现总结如下。
一、 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植物生物学讲解的内容都是细胞层次的,很多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它是肉眼看不到的结构,因此学生有时候学起来感觉有点虚无缥缈。我们在教学时多采用比喻法,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或者让人容易产生深刻影响的实物作为比较,来描述植物组织的构造特点。比如,在讲解一段枝条的特征时,当讲到芽鳞痕,联想到心灵的窗户——眼睛,不同的芽鳞痕代表不同的眼睛,沉思的眼睛,忧郁的眼睛;讲解单子叶植物茎横切面构造时,玉米等C4植物的维管束像天上的星星,分散分布在整个皮层内,而小麦等C3植物的维管束成内外两轮,且其维管束的结构像人的头骨;在讲解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时,其像人的耳朵的部分成为叶耳,像人的颈部的叫叶颈,像人的舌头的叫叶舌;讲解禾本科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时,上表皮细胞有泡状细胞,由3-5个大型的,液泡很大的细胞构成,形似扇子,干旱时,液泡失水,泡状细胞缩小,禾本科植物叶片蜷曲,天气潮湿或者下雨,液泡吸水,泡状细胞膨大,叶片伸展,由此把泡状细胞又叫做运动细胞;叶脉中维管束的区别也采用比喻法,玉米等C4植物叶片维管束鞘与外侧紧密眦连的一圈叶肉细胞组成“ 花环形”结构。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采用比较归纳教学法,增强学生对植物器官构造的认识和掌握
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其根茎叶构成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因此在讲授植物根茎叶时,通过比较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比如在讲授双子叶植物根和单子叶植物幼根横切面构造时,通过比较内皮层细胞的差异、维管束木质部的脊的数量、有无髓来进行区分,就很容易掌握两种幼根横切面的区别;再如,讲解双子叶植物幼茎横切面构造时,通过与双子叶植物幼根横切面构造比较,从根茎的表皮、皮层薄皮细胞的作用,内皮层细胞的差异,中柱中维管束的排列方式、髓射线和髓的不同分别来进行比较。还有在讲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横切面构造时也是通过比较表皮、叶肉和维管束的差异来掌握其结构。通过此方法的教学,一方面能够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巩固旧知识,且还能达到互相不混淆的作用。
植物生物学课程部分内容繁琐,且重点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在讲授植物细胞和组织时,细胞和组织的构成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内容繁多,因此任课教师首先用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细胞和组织的大的构成,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渗透,层层递进,最后把所有内容用线条层层连接起来,同学感觉条理清晰,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同时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具有图文声像并茂,使教学内容能够化静态为动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达到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的目的。
三、采集新鲜植物进入课堂,增强直观性
植物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且都知道植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植物不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还能防风固土,但是对植物其根茎叶的形态掌握得却不多。为了增强植物外面形态的直观性,我们在讲授理论课时就带新鲜的植物器官进入课堂。比如,在讲解叶的类型时,采集不同的叶,观察其叶的形态和构成,引导学生总结;在讲解花的结构时,直接采集不同类型的新鲜植物的花朵进入课堂;在讲解苔藓植物时,在上课之前带领学生采集新鲜的苔和藓,然后在课堂上学生观看着苔和藓,教师讲解各个部分的特征;这样既能使学生很快掌握苔和藓的外面特征,还能提高学生在野外采集植物标本的兴趣。
四、采用设问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是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传统的直输式教学虽然达到了单位时间最大的知识传输量,但这种知识是“不可再生”的,学生极少有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机会。这种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违背了教学最初的目的。设问式教学就是要打破这样的僵局,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地呈现给学生。我们在讲解细胞壁结构时,当讲到胞间层时,首先引入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果实在没有成熟的时候都是硬的,果实成熟变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展开讨论,然后老师逐步的引入胞间层的构成成分果胶质,其特性是具有弹性,当果实没有成熟时,果胶质没有发生变化;当果实成熟时,果胶质转变了其他的物质,失去弹性,所以果实变软了。当讲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片腹面和背面的区别时,先让学生观察叶片,然后提问问题、讨论、教学再逐步引入叶肉细胞的区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识,学习变成了乐趣。
五、注重科教融合,不断用生态学前沿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及时引入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比如在讲解植物生物学时,当讲解到花的传粉受精时,花粉粒怎么一步一步地通过柱头、花粉管进入胚囊释放出精细胞,最后分别和卵细胞、极核结合,引入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当讲授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讲授植物的根茎叶受到胁迫时的结构变化。
六、通过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植物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显微操作能力,常规的实验内容有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以及植物绘图法、植物制片技术、植物细胞有色体、胞间连丝和组织的观察、植物根茎叶形态和其横切面构造的观察、花药和子房内胚囊结构的观察、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等。植物根茎叶临时切面的制作如果采用石蜡切面,需要时间长,而大一的新生课程多,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准备实验,因此传统的教学常常采用永久装片的观察,任课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材料,学生就开始观察永久装片的结构、绘图。学生感觉和课堂没有什么区别,兴趣大减,每次都匆匆忙忙结束实验课,实验效果较差。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观看永久装片然后绘图的现状,根茎叶的观察我们都采用新鲜的材料,每次实验课之前,通知学生自己在学校内采集双子叶植物幼根幼茎、单子叶植物根茎叶和双子叶植物叶,自己徒手切片,自己制作临时装片,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每次上课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实验,且制作效果良好,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也很扎实。
七、结束语
总之,虽然我们在植物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我们在设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讨论问题时,容易造成课堂长时间沉默,再如植物生物学中植物细胞等内容繁琐,概念较多,信息量大,学生上课听课容易走神,这是今后要改革的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刘茵.植物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0.
[2]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学研究,2011,(4).
[3]贺学礼.教学和科研并重发展,提高植物生物学教学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4]王晓鹏,陈庆榆,史钧,高林,陈登科,黄桂生.植物学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1).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