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2014-07-25 00:29陶建华左冬梅
大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

陶建华 左冬梅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普通高校管理类学科广泛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依据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研究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构建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和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149-02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在教学中应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自1954年被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不过70年;而这一专业在我国高校中成立也不到20年,由原先的劳动经济学、劳动人事管理等专业中重新整合,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也成为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课。 笔者所在学校中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生在学习一定的管理学相关知识后,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人力资源管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对其非常重要。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 教学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引入我国的时间不过20余年,教学经验不足。西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多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践等多种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国内高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老师的重视,也在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实践教学,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然而,在我国,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形成了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不能像国外课堂教学那样平等,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打开,很多教师并未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教学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不能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很好地引导。这样的学习定式阻碍了学生灵活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导致学生运用能力不强。

二、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不能及时反应市场需求

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发展迅速,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显著,特别是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然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与企业管理的新要求并没有及时反馈到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及时更新。

同时,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其职能内涵日渐丰富,而多数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中的职能通常为六种,可能会让学生误以为日常的人力资源活动仅限这六种。所以,只有及时修订教材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让该教材及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具有时代气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二)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不强

课堂理论教学要求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衔接,每一个章节均是独立的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并未将各个章节有效地连接起来,让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成为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

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根深蒂固,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但却不能将理论有效地运用在实际问题上,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无法成为企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三、构建以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根据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以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材章节,根据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分为7个专题——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在每个专题的讲解中,采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讲、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从而改变教师单向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及预期效果

(一)强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讲授是教学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课堂讲授,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使学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方法论。在课堂教学前需充分备课,定期与教研组的人员对授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进行研讨。在教学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杜绝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等不良现象。

(二)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由单纯的讲解者变为启发与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为参与者,其核心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管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一种积极性被广泛调动的情况下,去思考、探索所学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每一个模块讲解结束时,都精心挑选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在学院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契机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实际单位中进行调研,联合企业开展工作分析、绩效管理、招聘与配置等人力资源的具体职能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具体的创新实践教学中,举办模拟的招聘会,由学生自己选择当应聘者、招聘者或观察者,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招聘,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由于课程设置的时间为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观摩大型招聘会,让其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与配置职能有更深的了解。

(四)预期效果

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技能。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通过讨论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在案例教学中,选取国内知名企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实践活动中,与企业联系,让学生能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业务,提高实践能力,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招聘会活动,让学生在角色互动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五、结语

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以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有能力、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目标,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开拓思路,提高教学方法。笔者提出的以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和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期望在扎实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有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只有将教学改革系统有效地实施,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与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胜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思路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2]杨建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9).

[3]杨东辉.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

[4]丁功慈,李素麦.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8).

[5]韩承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4).

[6]戴革林.构建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100.

[责任编辑:钟岚]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