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燕
【摘要】案例式教学是“基础”课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与所授课程内容相适合、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能增强教学效果。案例式教学有其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来源。案例式教学程序主要是精选案例、设疑诱思、解疑导理及归纳总结。在案例式教学中要注意新颖性、多样性和现代多媒体设备的运用。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 理论基础 步骤 运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73-01
案例式教学是大学开设的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之一。案例式教学由授课教师结合课程进度和教学内容,精心选取、编排和运用典型案例,以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具有关联性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富有时代价值性和启发探索性的典型事例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理论时参与案例分析、讨论,激发学生通过案例思考和评价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并将其内化为自我修养及外化为自觉行为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基础”课运用案例式教学的重要性
“基础”课案例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强化大学生基本信念,随着对大学生修养和道德品质要求的提升,也由于“基础”课教学特殊的实践性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丰富贴切的案例来加以辅助,运用案例式教学能增强“基础”课教学效果。
第一,案例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案例式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和实际效应,众所周知,“基础”课的基本知识点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均有涉及,因此,在大学课程中如果过于强调阐述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致,甚至会产生抗拒学习的逆反心理,极大地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二,有助于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式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基础”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展和健全,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习、爱学习,才可能会学好“基础”课,用好“基础”课的理论。马克思说:“自主性既是人的一种内在要求,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感性显现。”[1]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
第三,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的阐述和解析,而案例式教学由于引入事例,在对案例从精心挑选到分析讨论再到总结拓展的一系列过程,对教师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崭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敏锐性,还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分析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为教师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必须全方位考虑和判断授课中可能要面临的学生种种提问和回答,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水平。
二、案例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认识论的基础。“基础”课教学宗旨在宏观方面是要坚定执行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同时必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实现这一目的, “基础”课案例式教学模式应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指导思想以及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为根本原则。
2.实践论的基础:在现实性上,“基础”课案例式教学实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发展是而不断变化发展。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2]由此可知,在实践中孕育和产生的理论才具有可检验性和可信度,大学生“基础”课典型案例事例要具有直撼人心的力量,必须取之于人们的日常现实生活,并随着社会形势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才能实现“基础”课“主动认同、反复强化、躬行实践、坚定信念”循序渐变的目标。
三、案例式教学的步骤
那么,在“基础”课案例式教学中,教师要如何有选择性地选取既有教育价值又有理论意义的典型案例呢?本文认为,应有以下四个程序。
1.精选案例。选择与所要讲授知识点最相符合最贴切的案例,这是案例式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案例式教学取得实效的基础。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比较新颖尖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心准备案例,要全方位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和疑惑,在选择案例时不仅要注意事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要注意所选事例的针对性和教育性。
2.设疑诱思。在“基础”课案例式教学中,设置问题和引导对问题的思考,也是案例式教学的重要步骤。首先,设置问题要“准、深、省”,“准”就是教师针对案例,提出合适的问题,最好是针对最新社会现状、学生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与课程知识联系紧密又是及待于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对教师教课水平的体现,而且也是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组织逻辑思维的前提。
3.解疑导理。解开疑惑,获得正确答案是案例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场景,引导学生去真实体验案例中人物的感受、思考案例中隐含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需要,其效果比纯粹的理论灌输要好得多。
4.归纳总结。“基础”课案例式教学的最后环节还要及时进行全面的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课后继续思考的余地。
四、案例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式教学有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的特殊魅力,但是,在案例的择取、讲解和展示中,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选择案例的依据是越新越好,好的案例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基础”课的教育功能和思想塑造性决定了案例选择的崭新性,特别是在新闻媒体、互联网上发布的最新的时事新闻、事例材料等,最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和激情,也能打动人心,产生更大的说服力。
其次,案例式教学要注意正反面案例的结合运用。案例的选择当然是以正面案例鼓舞人心的力量传播为主,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一味单向的案例会让学生产生接受说教和灌输大道理的感觉,甚至还会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有时穿插一定程度的反面案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案例进行对比,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具有冲击力,特别是教师对反面案例的反思批判,从而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的正面的结论,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再有,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和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改进,“基础”课的教材顺应形势发展和学生的特点在不断更新,因此,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也要顺应学生特点进行不断更新。在案例的示范中,优秀的具有视听效果的案例资料的震撼和教育有时比老师单纯的讲解更有效,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好多媒体本身的多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85,126.
[2]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