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20-02
无论在哪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提问都是极为常用而且极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说,提问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而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不管是新知识的教学还是练习巩固,在各个环节教师都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然而,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方能真正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有所针对,明确要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充分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突出重点,扣住难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们通过问题的解决,明确了相关的知识要点,有效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从而也促进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与教学的目标毫无关系,针对性不强,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势必不着边际,一堂阅读课下来,应该掌握什么内容,或者掌握了什么知识,学生们一片茫然。这样的问题,不仅于教学无益,反而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从而让学生明确知识的要点。
如进行《斜塔上的实验》的阅读教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一般人物传记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而本文却一反常规,先写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经过,这样写有何好处?然后学生们积极讨论,分析后明确:这样写,是从描写人物经历中一个典型的场面落笔,能起到吸引读者,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这样,问题有针对性,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有所启发,激活思维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是学生们未必对每一篇课文都满怀兴趣,因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针对学生的心理,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此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那么一定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探究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毫无启发性,学生们自然懒于思考,那么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无从说起。
如进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阅读教学,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教师在黑板上随便画两条长短一样的横线,然后让不同学生起来回答自己看到的是什么。然后学生们有的回答“等号”,有的回答“两条平行线”,有的回答“一双筷子”等等。然后教师小结: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回答都是正确的,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然后引入课文学习,学生们一定会积极投入到之后的阅读教学中,从而有效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有所层次,探究知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忽略了问题的层次性,随口问一些直来直去的问题,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这样,整个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们看似积极参与,其实都是假象,根本无益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因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当然,设计问题的层次还得立足于学生实际,如果设计太难的问题,学生们不容易解答,就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太简单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答出,也同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来选择问题的深度,力求做到有效提问。
如进行《记承天寺夜游》的阅读教学,关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理解,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绝妙的修辞手法,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都说本句无一字写月,却处处写月,请做简单分析。这样,学生们首先就得弄清楚句子的意思,然后分析所写内容,从而才能知道原来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描写了月光的皎洁,月夜的美丽。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四、有所创新,培养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这就意味着作为培养祖国栋梁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通过设计问题的创新性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纵观学校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墨守成规的教师培养出墨守成规的学生,而积极创新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则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由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务必做到创新,通过极具创新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竟创新性问题需要用创造性思维来回答,所以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进行《桃花源记》的阅读教学,在补充分析陶渊明的消极避世的思想时,许多教师都喜欢采用灌输式的讲授法来让学生了解。而其实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家想想,如果每个人都和陶渊明一样的思想,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如果人人都和陶渊明一样的思想,选择消极避世,那么社会就无从进步。通过这样的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学生们不仅轻松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在思考及解决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如此,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成了必然的了。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掌握了这门艺术,就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如,驾轻就熟,将之服务于教学。因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切实通过合理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有效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并获得知识,最终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