冮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93-01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为高中语文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逐渐从传统“灌输式”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流程的安排、作业的设计都和以往有较大区别。那么,面对新课改又该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全面了解学生,注重课堂氛围创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对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课堂教学中不能紧随教师活动而进行探究,教师讲授也“充耳不闻”,其学习成绩自然不高。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本位,以考试为方向标,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构建,忽视了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则提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要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互动的过程,而互动是基于师生情感交流之上的知识信息互动过程,同时,语文是富有人文性的课堂,课堂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了解学生则是关键,尤其是在高一年级。了解学生不是单纯地通过测试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了解了学生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如课堂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而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探究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要关爱和呵护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其言、信其道”,语文有效课堂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兴趣激发,注重问题情境创设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最直接的因素,而在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课堂中多只顾教师自己讲而没有分析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导致课堂“单向性”发展。高中学生虽然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还是很容易受教师所呈现的材料和教学方式所影响。因此,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尤为重要。但需要注意,创设情境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时间上不宜过长,一般以三至五分钟为宜。
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采用话题而引出问题,也可借助多媒体才呈现图片、视频等而引出问题。以《林黛玉进贾府》 的教学为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对《红楼梦》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课堂中教师再直接讲授,效果不是很佳,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学中教师先通过影视作品来引导学生欣赏,接着以“我说《红楼梦》”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谈论对《红楼梦》的认识,教师适时补充《红楼梦》的简介,接着以问题“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来引导学生初步阅读,以黛玉为中心形象而引入对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形象分析。
三、加强引导探究,优化课堂问题设计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于引导学生的主要方式,在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静静地听教师讲,而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基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而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小组中合作探究,通过这些活动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层次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作者为何会颇不宁静?在通往荷塘的路上,写了哪些景色?“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一句中“踱”可换成“走”吗?为什么?“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写了荷叶出水很高,亭亭玉立的优美姿态。用到了哪些修饰词?“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层次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到文本阅读过程中,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阅读思考,然后进行合作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其次,教师要在学生探究问题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同样是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作者在通往荷塘的路上,写了哪些景色?”来引导学生探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路,树木,月色。然后对“幽僻”、“寂寞”、“蓊蓊郁郁”、“阴森森”、“月光淡淡”、“今晚却很好”等词语进行辨析,让学生在探究中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关注个体差异,革新课后作业形式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以强化练习为主,教师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课后多以大量的书面练习来要求学生完成,这种“题海战”的作业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过程中以相同的要求来让全体学生完成,很多基础不好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也就容易出现反感现象,导致作业不认真完成、抄袭等现象。作业是课后巩固的重要形式,为通过作业形式来更好地起到巩固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在作业形式上多样化。
首先,根据学生的的差异而设置具有选择性的作用,即教学后教师可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来布置作业。教师可在教学中对班级学生分层,针对学生层次要求学生完成必做题和一定数量的选做题。这样,作业以学生为出发点,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完成的兴趣,提高作业的效率。
其次,除了书面练习外,教师还要注重以实践类作业来引导学生,如课后练笔、课后辩论、读书笔记等。以小说阅读为例,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也可进行缩写,还可根据分析情接、语言特色等,此类作业要求不宜过高,要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类活动,如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等,但无论哪种形式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后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反馈,通过反馈来巩固,促进学生形成系统认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和谐的课堂气氛来带动学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给予学生点拨,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辅以个性化的作业来巩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让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走向有效,也才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