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导学案编制中“学生活动”创设的策略

2014-07-25 17:12文/陈忠飞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初中科学

文/陈忠飞

摘 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分层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因材施教,形成学习合力和互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从着重教的过程设计逐步向关注学的过程设计转变。导学案教学已被大范围地推广,而导学案教学的灵魂——“学生活动”也将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致力于对初中科学导学案编制中“学生活动”创设的策略进行研究,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创设学生活动的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科学;导学案教学;“学生活动”

一、初中科学导学案编制中“学生活动”创设存在的问题

1.“学生活动”创设缺乏生活化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先前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学生活动”创设缺乏有效性

在不少的导学案编制中,“学生活动”的问题创设显得过浅白,过平淡,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宽度。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无法形成关键性的观念和持久性的理解,缺乏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并对其进行理论的提升,无法充分体现导学案思维的导向价值。

3.“学生活动”创设缺乏层次性

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外界刺激具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非智力因素结构三种要素上存在着质和量的差异,这就给“学生活动”的创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有限的活动来解答学生的疑惑,启发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必然无法顾及到全体学生。

二、导学案编制中“学生活动”创设的基本策略

1.设立“学生活动”创设的资源库

(1)主体资源——学校实验室

学校的实验室有丰富的实验器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所有课本内实验和活动的器材,也可以服务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运用,巧设学生喜欢而又具有直观实验效果的导学案预设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实验室里,根据导学案设计的活动步骤来完成对活动的体验。

(2)辅助资源——家庭实验室

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当然是他周边的一些科学现象。因此在科学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创设一些学生在家中随手可得的实验器材,教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合理取材,根据导学案中教师预先设定的步骤去进行探究活动。

如,《电的安全使用》导学案活动设计片段——“电蚊拍为什么可以电死蚊子,人摸上去却没事?”

活动:观察家庭常用物体——电蚊拍

①仔细观察电蚊拍的网面结构,一共有几层?分别用什么材料制成?并思考各层的作用。

②分别用金属笔头、铅笔刀、塑料笔套等不同物品接触网面,观察电蚊拍内外网的网孔直径是否相同?这样设计有何作用?

在本节导学案设计中,利用身边的物体——电蚊拍,通过对电蚊拍的结构的探究活动,巩固安全用电原则,加强对触电原因的理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教学目的。

(3)网络资源——虚拟实验室

网络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学实验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一些很难通过家庭实验室、学校实验室开展的活动,可借助网络实验室来实现。通过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实现实验的仿真操作,对实验给予即时的评价并给予释疑解惑。

如,观察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学:登录班级ftp,打开公共文件夹—教学—网络实验室—七上第四章,点击硫代硫酸钠熔化.avi,仔细观看,同时将时间、温度、状态的相关数据记录下来并画出相应的曲线。

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教师事先将有关熔化实验的相关动画视频上传到班级FTP,学生在家可随时点击观看。这样的模拟实验可以解决器材的局限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对活动内容有体验。

2.搭建“学生活动”创设的路径网

(1)“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化,让学生“亲近”

导学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社会热点和新研究成果,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制造认知冲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问题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起点,对现有的课本资源进行整合,创设最符合学生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导学案的顺利实施找到一条最佳的入题“途径”。

如,在七上《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编制中,笔者在【预习自习】环节中设计了以下的学生活动:

①取两只相同的玻璃杯,倒入等量(少量)的凉水,一杯加糖,一杯加盐,一直到不再溶解为止,比较所加白糖和盐哪个多?。

②取两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少量的凉水和热水(水量相同)。往两只杯子中加入等量的白糖(或盐),观察哪杯溶解得更快?

③取两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少量的凉水和热水(水量相同)。往两只杯子中加入等量的色拉油,观察溶解的情况。

根据以上三次活动的现象,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学生对溶解性缺乏科学的认知,在比较“谁的溶解性更好”问题上缺乏严谨的表述。通过这样的情境化设计,不仅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有更深的了解,学生还通过对现象的对比分析,找到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从而降低学生对溶解性这个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2)创设层次化,让学生“入门”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与教学的“重点问题”相匹配。确定“重点问题”就确定了导学案的主攻方向,所以问题的创设不能与“重点问题”相脱节,不要把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成“繁、难、杂”,应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围绕“重点问题”设置子问题,为学生“铺垫”好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解决“重点问题”,最终达到掌握重点的目的。

如,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地球的自转》“学生活动”创设片段——判断太阳的方位,阅读课本108页图4-1,与组内同学交流后完成下列填空:

①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似乎太阳围绕地球在转,方向自向 ,这是以 为参照物看到的景象。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地球转动的方向是自向。

②看图填空(小提示:假定观测者站在北回归线附近观察,在图A.B.C中方向标上分别标出方位,再进行判断。或者借助地球仪模型,利用手电模拟太阳,让光直射赤道,观察太阳的方位。)

在导学案编制中,我采用设置子问题的形式,将“重点问题”——地球的自转方向的判断分散成几个子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问题”。同时利用“小提示”的方式,教师“隐身”于学案中,引导学生模拟操作,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验问题的目的。

(3)“学生活动”创设迁移化,让学生“窜高”

导学案问题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能让教师“隐身”于导学案

中,引导学生围绕“难点问题”展开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活动能力等情况,设计相关联的实验,从而转化“难点问题”。

如,课题:《光和颜色》中,导学案活动设计片段——“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理解”

活动:光在经过不均匀的液体时,发生折射现象

①在一个方形玻璃缸中倒入清水,用一束激光垂直穿过装水的玻璃缸,墙上形成一个光斑。如果用玻璃棒搅动缸中清水,你猜会有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吗?

②同样的装置,在玻璃缸一侧倒入浓盐水,(为了防止浓盐水迅速与清水混合均匀,利用一块玻璃挡板进行隔离)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③撤去玻璃挡板,用玻璃棒在缸中搅拌,你发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吗?

难点问题在于对“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中的

“均匀”二字理解。这两个活动的全部器材都是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学生非常熟悉。在导学案编制时,同时配合教师演示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难点,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经过反复实践,在“学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我寻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设立实验库,让学生能在学校、在家里随时完成活动中的探究实验,也可通过网络完成探究,大大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了实验探究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创设的情境化,尊重学生的先前经验,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通过创设的层次化,由易到难,尽可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收获。创设的迁移化,突破难点,增加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并对其进行理论的提升,充分体现导学案思维的导向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8.

[2]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刘晋伦.能力与能力培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初中科学
创设有效的低段阅读教学课堂活动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教科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功能分析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