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钻研是语文教师有效教学的起点

2014-07-25 15:05:06文张晓彬
新课程·小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钻研学段语文课程

文张晓彬

任何有效教学都意味着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发展。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科学的准备工作,具备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本领。

一、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说到备课,很多教师往往是拿起书本,看一课备一课,缺少对整册教材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更缺少对年段及小学阶段教学目标的整体了解。其实,在解读文本之前,我们教师更要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尤其是研读课程总目标和年段目标时,要明确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各年段发展的梯度,进而确定学期教学总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同样是默读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要求却不相同,而且随着学段的提升而有所提高: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如果教师能整体把握,根据不同阶段的默读训练目标,结合课文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就更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

二、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依据,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是实施有效备课、有效课堂的前提。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研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要能深入文本,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独到的解读,文本的每个语段、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都要细细品味,仔细揣摩,以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感受,成为文本的忠实读者。同时,教师又要能跳出文本,对文本的结构、文本的写作特色等细致地赏析,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的魅力,捕捉作者富有个性的表达,成为作者的知音。研读教材的过程,如同登山赏景,山登得越高,见到的风景就会越美。因此,脱离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必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当然,在研读教材时,教师还要寻找、挖掘出适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资源。

三、研究学生

教师的教学要更有效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做到时时有学生,处处有学生,多获取学生的信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位置,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考虑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准确诊断和预测:学生难懂的内容、有争议的内容、易错的内容、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通过研究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实行有效教学,把握好教学的度,坚决不把教师的个体感受强加于学生。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钻研学段语文课程
Desire for Youth
乐在钻研中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略说钻研语文文本的基本程式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5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