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旭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综合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因此,我们的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做法。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学习活动成败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数学课上,我们最主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欲望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从疑到创新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到好奇时,本能地就会对这种事物产生一种追根求源,弄清事物来龙去脉的探究心理,从而使创新成为可能。
我在教学“简算两位数乘法”时,对学生说,你们只要说出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相同,个位数相加等于10,老师就能很快说出他们的积。这时,学生不信,就有一名同学说38×32,教师很快得出1216,下面有很多学生马上动笔算,真得1216。另一个学生说83×87,我说:7221,其他学生验证正确。学生感到十分惊奇,我并没有急于把计算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小组研究探讨,看看有什么规律。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但掌握了这种类型乘法的速算方法,还发现了另外一些如:个位相同,十位相加等于10的两位数乘法的速算方法;两位数乘以11的速算方法等等。
(2)尊重学生的想法,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非常需要老师的认可。哪怕学生取得一点点成绩,教师都要适当地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进一步去探索、获取新知的愿望。
2.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数学实践来
完成
所谓的数学实践,既是指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又要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数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周围有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平面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感知了排列组合的方法。
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1.教师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用关爱的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的每一个点滴进步都需要教师耐心的扶植。教师的爱似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创造热情。
2.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人文精神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要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做好引导者和合作者。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