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4-07-25 08:36文/王景义
新课程·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做中学构建高效课堂

文/王景义

摘 要:在推行信息技术作为中学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中,所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创作作品,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就会富有生机并且充满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做中学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都在追求的教学目标。所说的“高效课堂”就是指教学效果,同样一堂课用不同的方法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简而言之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成的教学目标效率比较高、效果比较好,并且能够取得教育教学方面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一、创设做中学的情境,激发兴趣

将学生放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求知欲更加强烈,让学生乐于“做”、主动“做”。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比如,上课前导入精彩情境: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电子贺卡、一段Flash动画,或是用一首美妙的歌曲或美丽的图画等相关的方式导入。通过情境的导入,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欲望。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任务的设计时,老师也可以将学习任务置身到一定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来完成任务,比如,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用Photoshop设计制作“校艺术节的宣传海报”、作为“主编”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等等。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效率就会提高。

二、教学任务的巧妙构建

初中信息技术的课时有限,为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设计的任务越新颖,越有趣,就越能吸引学生,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知识点设计许多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最好是层层递进,也可以将其设计成文化性主题任务,或者多层次地设置任务,能够对教学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1.文化方面的主题任务

将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文化性的主题任务,用具有思想的文化性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效地把新课标中的培养目标融入以文化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特色美食”的演示文稿,用FrontPage制作“我爱我班”的班级活动网站、用Word制作“美丽校园”的电子报刊、用Photoshop制作“预防流感”校园宣传海报等。通过这些文化性主题任务,不仅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灵活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爱国、爱校、爱班、爱家的情感。

2.多层次任务的建立

由于学生在接受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有较大差异——这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在“做中学”任务的设计时就要多层次地设计任务,比如基础性任务和拓展性任务。根据知识点设置循序渐进的基础性任务,让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些基础任务,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设置一到两个拓展性的任务,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继续研究探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多层次任务的设计,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重点,有效突破难点,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三、丰富教学资源的开发

为了让学生能更高效地完成作品,也为了让学生完成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课堂就要有大量的资源,教师需要准备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资源的保证。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资源还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学生就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因此,课前老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结合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还要为学生准备丰富的作品素材资源。可以建立教学方面的网站。根据教材的内容按照章节建立一个教学网站,在网站中有课程、软件、素材、留言板等板块,课程版块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指导、问题探究、拓展提高、操作示范等内容。在下载版块中可以提供课件和教学的相关软件,素材版块提供各种声音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和图片素材;在留言板中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提交一些学习评价。上课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对网站上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研究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做中学”的最好体现。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任务性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就是建立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用特定的任务来驱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主题设计并且提出教学任务,学生就会紧紧围绕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有强烈解决问题的欲望,就开始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的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任务性驱动”教学方法是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以及使用性,提出了一个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渗透学习方法,可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以及技能。通过这种任务性驱动,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进而能够高效掌握课堂知识和操作技能。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堂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课堂要能够让学生真正主动、高效地学习,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学会利用教学网站上的学习资源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小组间的探究,当完成自主学习后,让学生合理利用课外资源,自主完成拓展性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就要适当进行引导,必要时一定要演示讲解,帮助学生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实现知识目标的高效达成。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学习,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能动地获取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

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更要学会引导学生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在制作一些综合作品的时候,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让作品质量有很大的提高,而且通过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定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实践,高效的学习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在教学中,老师就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德刚.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3(07).

[2]吴彦达.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K].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做中学构建高效课堂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