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隐形抗菌膜治疗Ⅱ、Ⅲ期压疮疗效观察
杨冬梅,秦 屏,王 莉,任 华
目的 观察医用隐形抗菌膜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Ⅱ、Ⅲ期压疮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差异。在一般护理、治疗前创面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医用隐形抗菌膜敷贴创面,对照组使用美宝疮疡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6.67%;在痊愈时间上,无论是Ⅱ期还是Ⅲ期压疮,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医用隐形抗菌膜治疗压疮效果显著,疗程短,费用低,值得推广。
压疮;隐形;抗菌膜;美宝疮疡贴;疗效
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褥疮,是由于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的变性坏死[1]。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且因住院时间长而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护理工作量。严重感染者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而危及生命[2]。压疮护理是临床护士工作中的难题之一,2000年8月美国FDA在新颁布的创面医疗用品(外用药和敷料)的行业指南中,将湿性疗法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3]。目前,国内有多种治疗压疮方法的报道,如用利福平、碘伏、炉甘石、中药湿敷、自制膏药、各种新型敷贴等,而医用隐形抗菌膜用于压疮治疗未见文献报道。我科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使用医用隐形抗菌膜治疗Ⅱ、Ⅲ期压疮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 以我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合并Ⅱ、Ⅲ期压疮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入院时带入的压疮。所有患者符合压疮的诊断标准,参照《基础护理学》[4]进行分期。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以1∶1的比例按随机分配数字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及压疮分期无显著差异(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较(n=3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护理 睡气垫床,定时翻身、叩背,减少局部继续受压,减轻大小便刺激,加强营养。
1.2.2 治疗前创面处理 Ⅱ期压疮局部组织采用0.5%碘伏消毒,若有水疱,在无菌操作下抽取疱液,再用0.5%碘伏消毒;Ⅲ期压疮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清洗,清除脓液,创面周围用0.5%碘伏消毒。
1.2.3 创面敷贴 (1)对照组:使用美宝疮疡贴[上海美宝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沪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641315号,100 mm×120 mm],先去掉敷贴表面的保护层,根据创面的大小、位置,对准创面贴上并扶平敷贴,敷贴每日更换一次。(2)治疗组:使用医用隐形抗菌膜[40 ml/瓶,成都超吉科技有限公司,川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640127],在距离创面10~15 cm处直接均匀喷洒,以表面湿润为宜,3次/d。
1.3 疗效评价标准[5]治愈:创面愈合,上皮覆盖,皮肤颜色正常,不留瘢痕;显效:创面缩小,无分泌物,肉芽组织新鲜,生长良好;有效: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无效:伤口无缩小或扩大,分泌物无减少或增多。以痊愈、显效和有效占总例的百分比计算总有效率。
2.1 临床疗效 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6.67%(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压疮效果比较[例(%)]
2.2 痊愈时间 治疗组Ⅱ期压疮的痊愈时间为(4.05±1.05)d,短于对照组的(7.89±1.20)d;治疗组Ⅲ期压疮的痊愈时间为(8.73±1.60)d,短于对照组的(15.75±2.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治疗费用 根据伤口平均换药次数计算平均治疗费用,参照四川省医疗物价收费标准,小换药9.5元/次(Ⅱ期),中换药14.0元/次(Ⅲ期),计算两组换药方法所需治疗费用(敷料费用计入直接产生的治疗费用,而误工费、住院费等不计入)。治疗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压疮多见于截瘫、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及深度昏迷等长期卧床患者,多发于骶骨、坐骨结节等骨隆突处,在持续受压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三步曲病理改变[6-7]。我院2012年上报压疮378例,均为院外压疮和难免压疮。随着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各类新型敷料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但尚未见使用医用隐形抗菌膜治疗压疮的报道。
医用隐形抗菌膜是由壳聚糖纤维胶原制成的生物材料覆盖物,为医用敷料的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膜性,具有抗菌、抗炎、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8],可适合各类摔伤皮损、创(外)伤、手术、烧伤及整形美容伤口和创面的辅助治疗。本研究显示,医用隐形抗菌膜和美宝疮疡贴用于压疮治疗,疗效相同,均为96.67%。但是在痊愈时间上,无论是Ⅱ期还是Ⅲ期压疮,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湿性愈合的新型敷料一般单价较高,多成为限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比较了医用隐形抗菌膜(每瓶33.00元)与美宝疮疡贴(每张46.00元)的临床使用效价比,证实医用隐形抗菌膜价格更便宜,并且一瓶可以使用多次,而美宝疮疡贴仅能使用一次。且治疗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换药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医用隐形抗菌膜是一种安全、简便、省时省力、疗效显著,且费用较低的Ⅱ、Ⅲ期压疮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1] 李建荣.压疮的防治及护理[J].荷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17):69-70.
[2] 王丽沛.压疮患者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5,16(2):49.
[3] 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0.
[4] 李小寒,尚小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3-174.
[5] 袁晓英.MEBO治疗老年压疮28例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9,21(4):305-307.
[6] 刘剑芳,汪小兰,程卫东.液垫预防骶尾部压疮效果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8):608.
[7] 董海燕,梁华,景调平,等.医用石蜡油联合综合护理用于脊柱手术中预防颜面部压疮[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1:90-91.
[8] 刘建行,徐风华,周筱青.医用创伤敷料的研究进展[C].昆明: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2004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Curative effects of medical invisible antimicrobial film on pressure sore at stage Ⅱ and stage Ⅲ
Yang Dongmei,Qin Ping,Wang Li,Ren Hu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Central Hospital of Nanchong City,Second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Affiliated to Luzhou Medical College,Nanchong,Sichuan,637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medical invisible antimicrobial films on pressure sore at stage Ⅱ and stage Ⅲ.Methods 6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re existed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age,sex and disease conditions;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ore would management were made to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and then invisible antimicrobial film were applied in treatment group,while Meibao Wound and ulcer dressing in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2 groups reached 96.67%;the healing tim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the dressing changes and the expense of treatment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s The medical invisible antimicrobial film is of such advantages 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shorter course and lower expense,it is worthy of wider application.
pressure sore;invisible;antimicrobial film;wound and ulcer dressing;curative effect
637000 四川 南充,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R 632.1
A
1004-0188(2014)05-0520-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5.022
201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