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打造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2014-07-25 06:12文/杨海丰
新课程·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文/杨海丰

摘 要:怎样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及小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打造一个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使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学习科学概念,发展探索能力,增强小学生的科学修养,已变成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简明的活动主线,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参与;合理选择多种教学评价形式等方面论述了打造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目前,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效率了。要不断增强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就一定得正确地认识以及明确课堂的目标,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开拓教学思路与途径。

一、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孩子天性就好动,且注意力难以长久地集中,如此便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言道:兴趣乃最好的老师,唯有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爱学、乐学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科学教师应努力改进教学手段,让课程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挖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比如,在“物质的沉浮”这一内容时,老师可让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给他们发放一些下沉性质的物件(如螺帽、石子等)、上浮性质物体(如塑料袋、泡沫等)以及难以判断沉浮的物品(如牙签、回形针和光盘等)。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学生在猜测过程中多半会产生与同伴间的意见相左。有的认为物品中大的会下沉,小的将被浮起……接下来老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之后他们会明白结果并非与他们所猜测的那样,此时学生会产生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认为物体的下沉与上浮和其的大小或者轻重是不存在关系的。当老师看到学生产生了矛盾与疑问时,再给每一个组发放一些大小相同,而轻重不一的物品。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实验,这次实验之后学生将惊喜发现,在该组的实验中,轻的物体会上浮而重的物体会下沉。这样学生就能得出物品的沉浮与轻重是有直接关系的。这时老师可以接着提问:“沉浮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系吗?”科学老师故弄玄虚地再为学生提供一些轻重相同、大小不一的物品。学生在实验之后再一次惊讶地发现:在这一组实验中,原来大的物体会浮起,小的物体则会下沉。最终学生明白了物体的沉浮和其的轻重、大小都存在着关系,而且还知道了小且重的物体就更容易沉。如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实验中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简明的活动主线,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参与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主要是由多个关于认识周围事物活动以及探究环境活动所组成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参加、历经一个个观察、研究和认知活动。课堂通常包括多个环节,环节和环节间存在着联系,环节和环节间产生联系和作用能够生成第三个学习意义和价值。所以,在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时,教师便应该引导学生理清环节之间具有的逻辑关系,创设出简明的活动主线,将活动环节构建为一个整体,促使适应学生的认知,让课堂变得明了、简洁,促使达到1+1>2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做框架》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何为框架,然后制作三角形及四边形之简单框架,借助制作这一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以及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四边形框架进行加固。接下来,制作与加固正方体框架,从平面框架过渡到立体框架的研究。最后牢牢把握住三角形稳固性这个主线,解释框架结构稳固之具体原因。这样有了此条教学逻辑主线,使得课堂教学能够环环相扣,让学生了解框架结构制作的重点。

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记忆最深的就是实验过程,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做实验。学生大多是被实验的新奇、热闹与放松充盈整个身心,留给学生的往往是动手实践活动,但是动手实践的目的与意义却显得十分含糊,如此课堂教学就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了。而其中非常大方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没有活动主线,活动犹如四处洒落的珠子,其间缺乏了密切的逻辑性,致使学生不能加以深入地思考。所以,教师不应该将科学活动的意义降低至实验操作的层面,误以为探索就是一个个实验的堆积,要通过教学主线将科学探究活动串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动脑的能力。

三、合理选择多种教学评价形式

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关键的是取决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参与思考及动手操作。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收获到学习的感受及体验。因此,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方能够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效,发挥出评价的积极性作用。就目前而言,课堂活动中的学习背景、学习主体、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教师不可以固守以往传统的单一性评价手段,要及时地调整自身的评价思想,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观察、评定任务、技能测验等。

小学科学教师应改变教育教学观念,适当地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实现“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促使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他们的科学能力,使学生爱上科学,从小以科学为伴,相信这样在增强我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能提高我国的国民素养,从而更快地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谈实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措施分析研究[J].大观周刊,2012(7).

[2]陈华刚.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革新,2011(11).

[3]吴韦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几个共性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02).

[4]王士春.例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放开”[J].教师, 2011(10).

[5]倪娜.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