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蓉和选对了人就做对了事

2014-07-25 06:02刘长明大蓉和企业集团董事长
餐饮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厨师长大堂店长

文:刘长明 大蓉和企业(集团)董事长

得一人而得天下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演绎出无数精彩传奇。对企业来讲,用对一个人,可以盘活一局棋;用错一个人,好事也会变坏事。作为领导者,选对了人就做对了事。

决策与用人

决策与用人,常常是两位一体的东西。做决策的同时就要考虑用人,有什么人,做什么事。人才跟不上时,宁愿等一等,把节奏放慢;人才储备做好了,大家都迫不及待要冲锋陷阵了,再适时加快发展,满足他们的创业需求。当领导的不必纠缠于日常琐事,但有两件事必须做好:一是决策,二是用人。所谓决策,首先是“做什么”,然后是“怎么做”。用人,就是“由谁来做”。

这些年大蓉和做过的决策,几乎都与用人有关。例如人才流动机制,让老一代退到二线,让年轻人源源不断地走上重要岗位,让普通员工看到自己的晋升通道。这一切都是围绕现代企业治理来做。餐饮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几千年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用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造,困难重重,但动手术也是必须的,而且事不宜迟,必须当机立断。

股权激励也是公司的重大决策,初衷是集聚人心、激发热情,团结一致干企业。但股权是非常敏感的事,直接涉及到人的切身利益,包括元老、职业人、老员工的利益,需要统筹平衡,做细致的工作,千万不能急躁,不能老子说了算。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使人心涣散,那就是自寻烦恼,自毁长城。要知道,革命者内部的矛盾,有时候比外部的矛盾更可怕。

给待遇,让位置

存在就是合理,任何做法都有他的缘由。很多企业的盘子越做越大,管理越来越吃力,而创始人和创业团队的年龄却在逐年增大,迟早要面对退居二线的问题。这个矛盾,谁也无法回避。我觉得这十多年里,我做过很多重要决策,处理过很多棘手的麻烦事儿,但我认为做得最正确、最重要的,是在大蓉和发展起来以后,对那些一道创业的老哥们实行“给待遇,让位置”的政策,妥善安置了这批“元老”,把年轻的职业人推到管理前沿,让他们做店的当家人,使公司有了后劲。

2006年,大蓉和实行“升级换代”战略,抓住机会引进资金,在城西和城东建了新店。面对新局面,创业团队的元老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请战,希望一展抱负。但我想的是,为了让企业多活几年,我们的经营管理要从“做生意”变为“做企业”,必须让年轻的职业人走到第一线并担当重任。这个想法,显然不符合老伙计的愿望。他们跟我创业时都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一个月拿几百元工资也没有怨言;公司没有家底,跳到海里以后呛了很多水,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出路,但他们不嫌穷,风里来雨里去,开疆拓土,终于打下了半壁江山。现在革命成功了,理应论功行赏、封侯晋爵,但如果这样做,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能不能稳固,却很难说。年近半百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半路出家做餐饮业,算不上专业人才,顶多算个“万金油”,如果让他们当店长,企业会面临很多管理难题。创业时求的是赚钱活命,大家一窝蜂冲在前面,实行粗线条管理,自有它的缘由。但新店不同,不允许打乱仗,不允许随意性的管理,而且非常辛苦,从早忙到晚,精力和体力都超负荷运转,老伙计们不一定能应付下来。更现实的问题是,我对产品创新的要求很高,而他们既不懂烹饪也不懂厨政,很难把产品做好。在兄弟情感和企业前途中间做选择,我左右为难。顺着说、顺着做当然轻松,大家都高兴,但后果是做到哪儿算到哪儿,很可能是温开水一杯,不冷不热不上不下。弄不好把家败了,树倒猢狲散,后悔也没有用。

大蓉和集团特别设计的企业管理漫画

最后,我召集老同志们商议,讲明公司的发展意图,希望他们放弃掌权的愿望,从大局出发,支持年轻人走上店长岗位。老伙计退居二线,并不是无事可干,也没必要担任巡视员之类的虚职。我们的做法是在连锁企业正值发展时期,大蓉和成立了连锁管理中心,让老同志负责公司的开发和加盟连锁工作。这也正是他们的特长。先后从经营岗位下来的6位老同志,都保留了他们原来的收入,在股份分配上享受了优先待遇。2010年,公司为老干部办了小会所,他们也从办公区搬了出去,工作生活更加方便随意。

会用料的木匠无废料

大蓉和9个店有2000多个员工。各种性格的人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缺点,关键是你怎么看、怎么用。用人之所长,人人能用;用人之所短,无人可用。你看优点多,他的优点就多;你看缺点多,他的缺点就多。看法不一样,使用也就不一样。《水浒》里的宋江凭什么能把那么多强人聚在一块?除了处事公正、讲义气外,还善于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容忍他们的短处,做到人尽其才。

大蓉和某店的大堂助理小梅是从五星级酒店过来的,6年来在3个店都表现得很优秀。2011年开新店,她们店的大堂经理被调走,留下的空缺岗位正是小梅多年努力追求的位置。但没想到的是,店长外聘了一个“空降兵”来当大堂经理。小梅挨了当头一棒,一气之下向店里交了辞职书。店长把情况反映到我这里来。根据企业的管理体制,主管人员一般都由店长提名,通常情况下都以店长说的为准。店长既然选择了‘空降兵’,我们考察后也觉得可以,便支持了店长的决定。但小梅也是优秀的前厅管理人员,干了这么多年,对企业有感情,不能让她这么走了,否则对公司、对她本人都是遗憾。我两次亲自找她谈心,谈了公司今后的发展,希望她理解店长的选择,并决定把她调到另一个店,还是做大堂助理。她很快便平静下来,说:“其实我也不想走。很多员工认为这次我能上,没想到调了别人来,实在是脸面挂不住,一气之下才决定辞职。既然总公司给了我台阶,我也愿意换个环境,多学点东西。”

厨师长是店长的最佳人选

门店的一把手就是店长,很多企业叫总经理,是带领团队在一线经营的关键人物,有点像带兵打仗的连长,要求有比较高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一家3000平方米以上的餐馆,员工有两三百人,各类岗位好几十种,每天应对的顾客不少于几百人,各种菜品一两百种,其他物料加起来也有上千种。还要应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查和顾客投诉、水电气的正常供应,加上采购、物流、验收、存储、财务、报表、总结、会议、节假日安排、教育培训、岗位晋升、员工进出等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过来。如果员工有了活思想,还得会做政治思想工作,团结大家日复一日努力做事。所以说,店长很不简单,没几把刷子玩不转。

通常情况下,店长都从大堂经理或厨师长中选拔。一般认为,大堂经理是餐厅的脸面,直接面对顾客,沟通协调能力比较强,而且适合于带领那帮子服务员小妹妹,所以,过去出身于大堂经理的店长比较多。在人们的印象里,厨师的主要特长在技术方面,文化水平不太高,厨政管理还带有团伙色彩,大多数人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师傅管徒弟没什么道理可讲。这样,厨师出身的店长就少一些。

可是对我而言,厨师长是店长的最佳人选。厨师长能当好店长,和他们的素质、经验有关。一般来说,能当厨师长,头脑肯定比较好使,工作年限比较长,对企业有感情,积累了丰富的厨政管理经验,早已参与了门店的管理。至于文化素质,完全可以在实战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何况现在的进修机会多得很,不愁没有提升的渠道。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其他行业的管理者,很多也是技术骨干出身,长期做技术活的也能做好管理,特别是那些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

不能只有一个大厨

俗话说,“生意好做,伙伴难邀”,开餐馆的老板如果对餐饮业不熟悉,完全依赖某一个合作者,会潜伏很大的风险。即使开始时不懂,搞几年下来也应该懂,在口味鉴赏和市场营销方面有自己的主意,在人事上更要自己做主,否则很可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让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瓜。

一个企业必须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有效的机制就是不管换什么人,企业照样正常运转。清华、北大有上百年历史,校长换了一个又一个,老师每年都有退休的,但学校的地位没有改变,靠的就是一套成熟的机制,换了谁都不会改变。

我认为,企业做大以后,老板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要多立几个山头,实行“分而治之”,采取“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风格,也有利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有的老板千方百计平衡各位“老大”的关系,总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其实,坚持原则和公正,体现他们的特长和个性,就是最大的平衡。这种做法,不是什么厚黑学,也不是挑起群众斗群众,而是一种管理科学,符合“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古今中外都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一派两派是派,五派八派就没有派了。开一个店立一个山头、派一个大厨,明确他的责权利,大厨之间哪怕是师徒,也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不存在你管我、我管你的问题。徒弟可以放开手脚当大厨,只考虑对公司负责,对股东负责,各店算各店的账,业绩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大家心里有数。即使有人被挖角,个人的出走对本店的影响也很小,更不会影响到其他店,规避了骨牌效应。

机会比奖金更重要

企业应该像一条河,不断流动才能保持活力和纯净。如果你多年保持老面貌,一家店做到底,恨不得做成百年老店,员工干得再好也得呆在老位置,慢慢都会泄气,企业会变得死水一潭。不流的水,哪来生命力?

2011年,大蓉和外派人员圆满完成“瑞士-中国年”活动,胜利归来,在表彰大会上,我给每位成员准备了一个红包,在会上当面发给他们。这些人我很熟悉,叫得上名字,但也有的只知道名字,却对不上号。我把红包发给一个叫刘志纲的厨师时说:“早就听说你在产品研发上有一套,名字都听熟了,今天才对上号。”他扯开笑脸说:“董事长认识我,比什么都好!”

我们在成都有2000多位员工,我平常接触得多的,主要是三四十位部门经理,有些骨干我并不很了解。逢年过节时我会接到很多祝福短信,有的人我不太熟,他们会先做自我介绍,再写几句祝福的话,我都尽可能回几句,一是尊重,二是真心希望他们幸福。和下面的人接触有限,用短信可以弥补这种距离感,所以每年我都有段时间忙于回短信。如果是通过公司网站或写信反映什么问题,我也尽可能及时回答。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我强烈感觉到,任何人在解决温饱以后都希望被重视,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一个个摩拳擦掌要干番事业,不甘心原地踏步。这种激情值得我们珍惜。但另一方面,我们如果不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都看得到未来的前程,这种激情也难以维持下去。尽量和基层骨干沟通,是很重要的人事管理工作。除了听店长的意见,还要多听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理解员工,知人善任。

当然,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给所有的人都提供发展平台,总有人会离开公司去寻找其他机会。这时也要理解他们。放手让他们飞,实际上也是为他们提供新的机会。我遇到过一位老员工,他曾在沙河店当厨师,后来去山西一家餐厅当了厨师长。他对我说:“大蓉和人才济济,我努力了多年,看到当厨师长助理无望才辞职出来。现在当了厨房老大,很有成就感。”我也由衷地为他高兴,把他的成功看作是大蓉和的成功。

猜你喜欢
厨师长大堂店长
《我啊,走自己的路》迟来的感同身受
东宇物流办公大堂空间设计
一图自测:优秀店长VS普通店长
猴店长的烦恼
陈正三辩
酒店大堂快题设计
内衣店没有店长
假装远离你的下属
假装远离你的下属
什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