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柳
宁夏位于祖国西北部,地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650余万,其中回族人口约占1/3,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宁夏虽然面积不大,却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巍巍高山、雄浑大漠、浩浩长河,各种资源类型一应俱全,被誉为“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同时,宁夏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独具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独特的回族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辉煌的红色文化,以及多元的移民文化与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在宁夏,游客可以花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就能体验到各类极具代表性和差异化的自然人文景观。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出要将宁夏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为响应国家战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并实施了“内陆开放,旅游先行” 建设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举措。在此背景下,我们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力度,建立机制、搭建平台、打造产品、开发市场,协同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建立旅游合作机制,搭建旅游发展平台是推进旅游一体化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一是以发展世界穆斯林旅游品牌为重点,建立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发展平台。于2013年首次主办了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大会,共有来自埃及、阿联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主管、旅行商186人,新疆、广东等国内丝绸之路沿线的省、区、市开展穆斯林旅游业务的主要旅行商76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共签订旅游合作协议39项,总投资约30亿元,为联合拓展全球穆斯林旅游市场搭建了新平台。今后,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大会将作为一项长期机制与中阿博览会同期举办。
二是以发展丝绸之路旅游为重点,搭建网上丝绸之路——宁夏智慧旅游合作平台。在积极参加丝绸之路旅游合作联盟的同时,于今年7月,组织召开了网上丝绸之路——宁夏智慧旅游合作座谈会,与19个省区市共同推动丝绸之路旅游的发展,共同发布了《共筑网上丝绸之路宁夏宣言》,并整合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资讯网,建立一体化互动网络营销平台,通过宁夏独特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平台优势,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线路相通、客源共享、互为市场、共同开创网上丝绸之路发展新天地。
三是以发展黄河旅游带为重点,参与共建了沿黄九省区旅游合作联盟。为了增强黄河文化的吸引力,参加并积极推动沿黄九省区旅游合作发展,推广黄河旅游线路,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四是以整体推进西部旅游快速发展,参与共建了西北旅游协作区机制。与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手组建了我国境内成立最早、覆盖面积最大的西北旅游协作区。在多年的旅游合作中,宁夏不断加强与西北旅游协作区各省区的合作,共同推广了丝绸之路、黄河风情、红色旅游和穆斯林风情等多条联动性旅游线路。并与内蒙古、陕西、甘肃共同建立了宁蒙陕甘四省旅游合作年会制度,通过联合营销、节会互动等合作模式和年会议事、日常推进等合作机制,有效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五是以发展长城文化旅游为重点,参与共建了长城旅游带联盟。宁夏被誉为“中国长城博物馆”,我们参加了长城旅游带联盟,并组团参加新西兰、澳大利亚“古老长城”宣传推广活动。
(一)携手塑造丝绸之路旅游大品牌。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是古代中国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对话之路。古老的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碰触交融,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也使各国人民在商贸交流的同时能够领略各地风光,考察文化异趣,了解异域风情,是原始的国际旅游“源生带”。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这为中国西部旅游联动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宁夏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主动加强区域合作,联合周边省区打破行政划分限制,通过研讨会、推介会与交易会等方式,整体营销西部独特的石窟艺术、民族风情、历史遗迹等多元文化,共同打造西部特色鲜明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良性互动和共赢格局。
(二)携手开发穆斯林旅游大市场。西北地区多为民族地区,特别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众很多,具有发展穆斯林旅游的天然资源。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生活习俗连接起了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旅游市场的纽带。据调查,全球穆斯林人口已超过16亿,已形成了一个价值超过6千亿美元的穆斯林旅游市场。国际穆斯林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旅游消费重心的持续西移,为宁夏建设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奠定了市场基础保障。在开发世界穆斯林旅游市场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明确思路。根据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通行标准,我们确立了宁夏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推进举措,并围绕特色产品、产业融合、重大项目、节事活动、旅游线路、服务设施、住宿餐饮等,提出了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思路、政策和办法。
强力宣传。去年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加大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宣传力度,开展穆斯林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并在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设计方面,注重对悠久华夏文明的挖潜,强调东方文明与穆斯林文化的有机融合,升级扩容中华回乡文化园等旅游产品,全力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穆斯林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建立标准。去年以来,在充分借鉴国际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牵头组织编制包括餐饮、饭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服务流程等在内的清真认证标准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推进与新疆、甘肃、青海、云南、广西等省区的战略合作,力争在地方标准基础上形成国家标准体系。
优化服务。正在宁夏首府银川市打造一条具有阿拉伯特色和风味的美食街,逐步引进穆斯林地区的特色餐饮。通过修缮改造,彰显穆斯林建筑风格,让穆斯林游客有回家的感觉。在细节方面,要求各星级饭店开辟专门的穆斯林礼拜场所,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各国际旅行社至少有一名阿语和英语计调,三星级以上饭店必须有两名以上懂英语或阿语的前台接待人员;要求旅游企业接待人员熟悉穆斯林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实施对穆斯林旅行商定期回访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各种措施,把宁夏建设成为“面向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窗口。
(三)携手共建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等九省区,在为当地带来丰富黄河水的同时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沿黄河密集分布了很多著名的景区(点)。例如,青海的黄河源,甘肃的黄河石林,陕西的壶口瀑布,宁夏的沙坡头、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等著名景区等。西北旅游携手,争取把沿黄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把黄河的自然景观、观光农业、生态防护林、休闲度假结合起来,形成沿黄河集文化、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发展新区域,并充分利用西北五省区沿黄河高等级的公路网络,推广黄河金岸旅游带自驾游快速发展,打造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带。
合作共赢是区域旅游协作的共同目标。宁夏主动与内蒙古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合作共赢。内蒙古通湖草原景区位于宁蒙交界的腾格里大漠腹地,与宁夏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直线距离只有8.3公里。景区沙丘环绕、水草丰美,汇集了沙漠、草原、盐湖、湿地、森林等多种旅游资源,融丝路文化、蒙元文化、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于一体,被誉为“沙漠中的伊甸园”,是腾格里沙漠最美的湿地草原。
宁夏沙坡头,北接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南抵香山,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集大漠、黄河、绿洲、高山于一处,悠久的黄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过渡性、多样性,北国的雄浑与江南的秀美和谐地交织,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世界沙都”,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虽然两个景区之间只有不到10公里,但经营状况却是冰火两重天。沙坡头景区一年四季,旅客不断,景区内热火朝天;而通湖草原却游人稀少,冷冷清清。在宁夏旅游局的大力运行支持下,两个景区联手打造一日游两省,体验两种文化,把沙坡头过去的单一旅游产品变成了大漠、黄河和草原游产品,把一日游变成了两天一夜游,丰富了旅游内容,拉长了产业旅游产业链,得到了游客的青睐,合作当年,景区的游客接待人数从2006年的3万人次猛增10万人次。2013年,通湖草原游客接待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次。
现在,位于宁夏和内蒙的沙坡头和通湖草原已经成为“一家人”。每当夜幕降临,接连不断开着大灯往返在沙坡头和通湖草之间的车辆,已经成为两个景区一道靓丽人风景线,川流不息的车辆,连接起宁夏和内蒙。
今年2013年,正在建设中的银川滨河新区全域旅游景区引起内蒙古上海庙旅游景区的关注,宁夏内蒙再次联合,使上海庙旅游景区成为滨河新区全域旅游景区成员企业,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滨河新区全域旅游景区旅游品牌,实现合作共赢。此外,沙坡头与海南共同合作的沙与海的对话活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体来说,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正当其时。我们将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在旅游规划、旅游营销、服务标准、市场机制等方面继续同各兄弟省市区精诚合作、互利共赢,全力把宁夏打造成为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持续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