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本科研真实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2014-07-24 01:47金光春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课题成果

金光春 马 麟

(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敦化 133700)

校本科研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学科教育实践为主要对象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校本科研体现学校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是“立足于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去验证一种新的教学理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校本科研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不少中小学教师并不真正理解教育科研的本意,他们认为:搞科研是为了评优晋级,给学校装潢门面,应付上面的检查评比;把科研当成是“花瓶”,当作一种摆设。结果,学校的教育科研实效性不强,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现象;校本科研活动显得浮躁、空泛。

笔者认为,中小学校要把握住“小、导、真、质、强”五字真经,追求真实有效的校本科研,让教育科研充分发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突出一个“小”字,破解难题,增强实效

“小”是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是以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现象研究,可以改变校本科研的难以深入,见效不明显的现象。是指教师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研究价值问题或困惑转化为课题,去思考,去研究,去实践。有利于破解教师教育 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唤醒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体意识,点燃教师的研究激情,增强教师的科研信心。为了有效开展小课题研究构建小课题研究的“三小框架”,即:“立足小现象、确立小课题,开发小策略”的研究研究框架(如图)。具体操作方式:

(一)在小现象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对“小现象”诊断——对“小现象”反思——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二)在行动中开发小策略,解决问题:理论学习——开发小策略——行动中印证;

(三)在小案例的撰写中积累策略。教师应该和医生一样,积累的“病例”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要求教师在反思中积累小案例,在研究中积累小策略、把印证实施中的成功案例撰写出来,汇集小故事,编辑成册,建设自己的“小课题研究策略库”。

小课题研究,小而实,易操作,见效快,它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解小题破大题,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

二、重视一个“导”字,营造氛围,引领科研

“导”是指在校本科研中要发挥校长科研思想的引导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上曾强调:必须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倡导教育家办学。纵观中外教育家无一不是通过对教育的研究,兼容并蓄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自己教育思想,才成为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因此,校长应重视教育科研,并引领广大教师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实现自我超越。校长在科研工作中要做到“四导”:1、全心引导。校长要身先士卒,全力引导,带头搞科研,唤起教师搞科研的热情、激情;2、精心辅导。要根据课题需求开展科研培训,建立以校本为主渠道的培训体系,邀请专家、科研部门来校“传经送宝”;3、悉心指导。在课题进入实施阶段,要深入到校本科研的活动中去,亲临指导课题研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4、评价督导。开展科研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使教师在评价中受到激励,使之形成浓厚的氛围。

三、 立足一个“真”字,发掘资源,锻造队伍

“真”是指实实在在搞“真科研”,实实在在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曾经指出:“不上课,那他就不是老师;不搞科研,那他就不是好老师。”钱老的话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一名研究者”,一位教师不搞科学研究或不具备科研能力,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就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引导教师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并感到研究中的快乐与幸福。真研究要求:一是要保证研究的前沿性,不然有可能花费了大量功夫,其成果有可能是被淘汰的东西。二是要紧紧围绕一个“真”字来展开。只有研究真问题,实施真过程,才能产生真成果。三是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专业引领作用,采用“结对子”、沙龙研讨等形式给普通教师以帮助和指导,让校内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为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四是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科研部门、教研部门、学术部门等专业引领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学校要与教育学会、教科所和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定向合作与指导机制。及时邀请专家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会诊”,给教师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以此实现长期的资源共享,为校本科研扫清障碍。

四、追求一个“质”字,提炼成果,重在推广

“质”就是追求科研质量。有些教师认为,搞科研就是写论文,为了评职晋级不得不搞。因此不少学校科研质量较差,形成了“只有教育科研之形,而无教育科研之神”的尴尬局面。要想打破这种尴尬局面,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只有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才有作用:第一、校本科研必须重视过程质量,有效开展校本科研活动要重视过程的实践性,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研究过程,只有高质量的过程才有高质量的成果。第二、重视成果的提炼和表述 。教育科研成果一般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从某种意义来讲,理论成果比实践成果更为重要,因为只有通过理论成果的阐述,才能获取事物的内在规律或所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得出研究结论,使研究真正具有借鉴、推广价值。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通常有“研究案例”、“教学反思”“叙事研究”、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教育教学论文等成果表达方式。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联系紧密,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第三、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改进学校现有实践状态。因而,一旦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后,要注意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不然,教育科研成果就要束之高阁,成为文本书籍,放在书库里,成为装点门面的装饰品,好看而无用。这样的教育科研会失去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学校“留不住,站不稳,走不远”。

五、实现一个“强”字,厚重内涵,品牌立校

“强”就是通过科研实现科研强校,打造品牌的目标。学校要把“科研强教,科研强校,质量立校”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科研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矛盾的特殊性,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吃别人嚼过的馍。有特色才有价值,才有吸引力。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衡水中学等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名校,是和他们坚持科研入手,走科研强校,科研兴师,名师名校之路分不开的。

走科研强校之路要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学校文化内涵:(1)大力推进一校一品建设,校长要选择适合于校本发展的特色研究项目,通过科研实现自己的办学理念。(2)建立“我的成长我做主,我的课题我当家”机制,实行课题主持人责任制,自主选题,自愿参研,自觉遵守规则,不断激发教育科研的活力。(3)扩大校外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对外交流。要与国内的名校结为联谊校,本地区学校结为对口交流学校,形成校外研究共同体。(4)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成集“教育论坛、教育博客、教研网页”于一体的教科研交流平台。(5)不断完善教育研究的服务体系,加强学校教科室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功能建设,提高为一线教师服务的水平。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校本科研才能形成一种风气,形成一种文化,形成一种特色,打造一所名校。

实践证明,“五字真经”是指导校本科研走出形式化,走进务实化的基本原则,只有把“五字真经”贯穿于校本科研的始终,教育科研才能“做实、做真、做强、做优”,它才能起到促进学校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科研文化,我们的科研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坚实的立足点,才能使校本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才能推动学校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郑金洲.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J].人民教育,2008(5).

[4]高尚刚 徐万山: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校本课题成果
验收成果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工大成果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