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龙,卢金清,黎 强,郭胜男,戴 艺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药用植物研发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5)
白芥子系十字花科Cruciferae 芥属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1],性味辛、温,归肺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痰咳喘、痰滞经络、关节疼痛麻木,阴疽肿毒等症[2-4]。白芥子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品种,近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5]。白芥子挥发油是白芥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抑制肝癌H22 小鼠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6]。为进一步确定其药用价值,有必要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是近代发展比较快的样品前处理与富集技术,在医药、食品、卫生、化工、香精香料等行业的挥发性成分检测中广为应用[7]。目前尚未见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白芥子挥发性成分研究的报道,本试验中采用这一联用技术对白芥子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为白芥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6890 /5973 型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美国Hewlett-Packard 公司);顶空瓶(德国IKA 公司,15 mL);65 μm PDMS/DVB 萃取纤维头(美国Supelco 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装置(德国IKA 公司)。白芥子药材购于武汉强康药业责任有限公司,经湖北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鉴定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 芥属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 的种子。
取白芥子药材2 g(研碎),置15 mL 专用顶空瓶中,用带有65 μm PDMS/DVB 萃取纤维头的手动进样器插入瓶内,110 ℃预平衡20 min,推出萃取头顶空萃取25 min,取出,立即插入色谱仪进样口(温度230 ℃);解析时间为3 min。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MS 石英毛细管色谱柱(50 m×0.2 mm,0.33 μm);初始温度为40 ℃,以5 ℃/min 升至114 ℃,再以10 ℃/min 升至200 ℃;载气为氦气;进样模式为不分流进样;流速为1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30 ℃。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 源;电子能量为70 eV;倍增管电压为1.2 kV;质量范围为35 ~550 m/ z;离子源温度为230 ℃;四级杆温度为150 ℃;接口温度为280 ℃。
采用HS-SPME-GC-MS 联用技术分析中药白芥子中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37 个峰,且经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从其总离子流图中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按各峰的质谱图经计算机质谱数据库检索,鉴别出其中25 个组分。结果见图1 和表1。
图1 白芥子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图
本试验结果显示,白芥子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异硫氰酸盐类,腈类,烷、烯烃类,萜类等。其中含量最高的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15.85% ),其次为茴香脑(6.75% )、1 -环丙基丙烷(5.98%)、苯并噻唑(3.87%)、巴豆腈(3.57%)、异硫氰酸环己酯(2.81%)等,而含量为19.54%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为抗氧化剂,可能为加入药材的防腐剂被萃取检测而致。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环己酯等系异硫氰酸酯类物质(ITC)[8],且对啮齿类动物肝癌、乳腺癌、肺癌、食道癌、前胃癌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在日常膳食中摄入ITC 可有效预防癌症[9-11];茴香脑(又名升白宁)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作用,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12];茴香脑、柏木脑和(+)-柠檬烯都有特殊香味,广泛用于香精香料行业[14-16];巴豆腈和苯并噻唑可作为原料或中间体,应用于多种化合物的合成[17-18],此外,茴香脑经合成反应生成茴香醛,也可作为合成中间体用于化学合成[17]。目前发现白芥子有抗癌活性,因此越来越被重视,本研究通过HS-SPME-GC-MS 联用技术对白芥子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为白芥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表1 白芥子中挥发性成分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49.
[2] 冯宝民,余正江,李 帆,等. 白芥子化学成分的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2004,25(6):43.
[3] 冯宝民,余正江,段礼新,等. 炒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2008,39(3):331 -334.
[4] 高耀华,陶春祥. 白芥子的临床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1998,9(4):20.
[5] 吴圣曦,赖兰香,吴国欣,等. 白芥子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化学成分鉴定[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5):680 -682.
[6] 吴圣曦,吴国欣,程 涛,等. 白芥子挥发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J]. 中草药,2010,44(21):3 024 -3 025.
[7] 魏宁漪,段天璇,马长华.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9 -11.
[8] 诸 平,冯俊阳. 异硫氰酸酯的抗癌活性与结构的关系[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6):57 -60.
[9] 陈 谦,张小智. 食道癌的化学预防[J]. 肿瘤防治研究,2003,30(2):165 -169.
[10] Hecht S.Inhibition of carcinogenesis by isothiocyanates[J].Drug Metabolism Reviews,2000,32(3 -4):395 -413.
[11] Graham PB,Yongping B,Gary W.Sulforaphane and itsglutathione conjugate but not sulforaphane nitrile induce UDP-glucuronsyl transferase(UGTIAI) and 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AI) in cultured cells[J] .Carcinogenesis,2002,23(8):1 399 -1 404.
[12] 解泳清,毛洪奎. 升白宁[J]. 中国药学杂志,1981,16(5):311.
[13] 张立虎. 柏木酯类新产品的合成与开发[D]. 南京林业大学,2008.
[14] 柳建军,段桂斌,刘锡葵. 香蜜儿叶香味成分分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5):53 -56.
[15] 任彦荣. 微波法合成巴豆腈工艺研究[J]. 化学试剂,2012,34(9):853 -855.
[16] 尹帮少.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D].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5.
[17] 李炳超,蒋才武. 茴香脑合成茴香醛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84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