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焕然
课余与一些同行聊起数学家庭作业这个话题时,总会听到诸如“练得多了就会了”“考试考啥,我们就布置啥给学生练”“每天放学时按照练习册布置就行了”等的说法。在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学生课业负担不断减轻的今天,这种固态化的传统作业观应受到质疑。立足学生的发展,改变原来数量繁多、内容枯燥、难度至上的传统作业方式,科学合理设计家庭作业,发挥家庭作业的多元价值已成了当务之急。
1.作业应轻灵
家庭作业是课堂活动的一种延伸,它是引领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手段。但在传统的社会知识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下,以只顾数量,不重质量的题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做法比比皆是。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它压得许多孩子喘不过气来,不断消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一些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逼得个别脆弱的孩子选择轻生。
作业应该是轻松、灵动的。作为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的相应练习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配作业,而且要把“质”放在“量”前面,从浩瀚的习题中精选练习,来达到巩固知识、熟练运用之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就可以少布置甚至不布置家庭作业,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离教学目标还有差距,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知识缺漏,编写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作业;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让个别后进生跳过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习题,只需完成基本练习,同时精选一些开放式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得到发挥的空间。只有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精心筛选练习,大胆舍弃那些重复性、盲目性的作业,才能发挥家庭作业应有的功效,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2.作业应多变
在新课改持续深入,如火如荼的今天,可以看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推陈出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但家庭作业设计仍然较为封闭、单调。在作业形式上,学生的作业还是大部分停留在静态的、独立的文本形式;在呈现内容上,如数学作业,孩子们接触的大都是演算、应用这些复习、巩固书本知识为主的题目;在评价角度上,还停留在对答案与结果进行简单的对错判定。形式单一成了家庭作业的短板。
作业也应该是多变、有趣的。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应该设计活泼多样的作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从乐学到爱学。作业的内容不能够拘泥于教材,应该走出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如孩子们学完《千克与克》后去超市对比感受1千克和几克的物品的重量,学完《长方形的面积》后去测量并计算房间的占地面积等等;作业的形式要新颖多样、富有趣味,如学完《质数和合数》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学号造含有“质数与合数”这两个词的句子,并且除了书面形式外,应增加活动类、操作类、合作类、实践类等综合性作业;作业的评价方式上应善待孩子的错误,重视激励性语言评价,采用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多管齐下。通过改革完善作业形式,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喜欢做作业,从而提高作业实效。
3.作业应流淌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教学阶段都有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以某个学段的某次考试成绩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功与失败。一些老师为了考试分数,不顾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渐进发展,加大作业难度,布置大量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题目,这些难题、怪题,不仅增加了学生作业时间,久而久之还使孩子们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作业还应该是流淌、发展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家庭作业设计应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满足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需求,使其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如果在作业的设计中,将过高的要求放在较低的学段,那么作业体现的知识与技能就不能被学生内化,不能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这样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行为、个性、态度都将造成负面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义务教育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特点的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呈现数学知识,体现数学层层深入、螺旋上升的特点。教师要有高瞻远瞩的洞察力和全局观,把握数学知识的发展脉络,现在的知识夯实、拓展到什么程度,后续的学习应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做到前后照应,全面系统的设计作业。
我们希望转变固化陈旧的作业观,呼唤像液态一般轻灵、多变、流淌的作业设计,淡化作业的功利色彩,着眼未来,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去改革作业的内容、形式与评价方式,让它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