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责任托起“问题生”的明天

2014-07-23 02:50王超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问题生责任家长

王超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的同时,也同样选择了责任。我们就要以爱心去关注每一名学生,以温暖的双手去抚慰一颗颗柔弱细腻的心灵,尤其是问题生,更需要我们用我们的爱心与责任去托起他们的明天。

【关键词】问题生 爱 责任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同学,可以与之共同探讨问题,可以与之共同互道心声。教师应当创造一切机会多方面与学生接触,让学生觉得你好说话,可信任。

首先,我每月进行一次“说说心里话”活动,与学生们互诉衷肠。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帮助他们,老师也有难处需要他们帮助解决,老师也曾经和他们一样坐在教师里学习。互相沟通后,师生之间消除了误解,拉近了心理距离。

其次,开展“我与老师__”的活动,如我与老师下象棋,我与老师争论等。老师与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搞一次这样的活动,借此活动与学生平等接触,深入了解,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老师还可借次机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第三,满足学生要求,适时开展文艺活动。爱说爱笑、爱唱爱跳是他们的天性,尤其学习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更是如此。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既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学生觉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这就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

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有这样一段话:“一般地讲,西方国家课堂纪律很差,发言的质量也很差,有时学生提出的问惠很傻,回答问题错误很多……尽管回答问题很肤浅,甚至是荒诞的,没有道理的、牛头不对马嘴的,但教师对这种发言从不批评,不管多么肤浅、错误,教师总是说‘你肯动脑筋‘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很好,感谢你提出了一个我没有想到的问题。”看到这段话,我想到了很多。

前几年,全班总分倒一、语文成绩倒一的一名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尽管这封信错字病句连篇,但字迹非常清晰,这是我看到的他最好的一次作业,我如获致宝,至今还留着。他在这封信中写道:“尊敬的语文老师,今天,我想和你说说心里话。你讲得非常好,好是好,但是我还是听不明白,你能不能再详细的讲讲。我听不明白,不是不愿意听,是因为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不好好的学习,可我感觉自己学得根好……我现在想补已经太迟了,但我已经想好,利用假期时间,把从一年级没有学好的每一事书都好好看一遍,好好学一遍,可能还可以对我的学习成绩好一些。我没有学好,也非常的后悔,光后悔也没有用,今后我要好好的学习” (按原文摘录)。每当看到这封信时,我心中就涌起一阵辛酸,那憨态可掬的形象就出现在眼前,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我们所教的学生中,像这样的又何止一个呢?这样的学生回答错了问题,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们怎忍心不顾实际的批评他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记忆速度有快慢,学习速度也有快慢,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作为教师怎能不顾人的差异,而一概而论呢?现在,回头再想想李金池校长的话,耐人寻味。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堆方式,因材施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海纳百川,方能成其大。”我们应当宽容些,容纳水平高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不愧“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现实中,总是有人抱怨学生学习成绩提不上来,费很大劲也役起多大作用,特别是综合性大考中更是如此。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下面的一段话,对此作了解释:从知识形成的顺序和方式来看,一般应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行为掌握,主要是通过亲自观察去接触和感知基本事实;第二层次,是图象掌握,五宫并用,主要是从形象方面掌握基本事实的本质特征;第三层次,是符号掌握,就是以语言形式或数学关系去掌握事实的本质特征。学生按照行为——图象——符号三个层次来接受新知识,则可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这显然是教师最佳的施教策略。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往往超过了行为和图象,直接到达了符号,即省略了感性知识,形象思维,直接到达了逻辑思维。其教学必然是死读书、读死书,学生对知识必然是只知其然不只其所以然。长此以往,学生的头脑必然僵化,这怎谈学习成绩的提高呢?

对此,我们的教学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自发地产生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形成主动去寻找知识的心理驱动力。教师再适时施以巧妙点拨与诱导,学生便能够很快地获取新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与有教师通过讲授知识的同时就已在心里完成了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化”过程,把新的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之中,形成了更高更完善的“认知结构体系”,并主动地为迎接新知识做好准备。

为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熟悉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熟悉他们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和症结,并对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作出及时处理,找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皮小子”“疯丫头”是初中学生中的普遍现象,有的人对这样的学生视为异端。其实,这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心理处于半成熟状态,自己认为成熟了,能力却达不到:身体、心理发育极不平衡等。这些心理特点,必然导致一些“皮小子”“疯丫头”之类的出现。只要我们把握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使他们成为好学生也不是不可能。这些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天赋,较强的号召力,一旦转过来,对教学就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若一味打击把他们逼成“反对派”,同样也会给教学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endprint

与之相反,有的学生整天愁眉苦脸,难见一点笑容,更别说积极回答问题,参与活动了。这些学生大多存在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应当做深入的调查,认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除去心里包袱,让他们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如果对这些学生不予以重视,听之任之,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误入歧途。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群体,心理学上把他们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关爱青少年的人们都十分注意人生的这个时期,也有人把他称之为人生的危险期。可见这一时期的特殊性,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以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之,衡水中学经验的本质在于尊重:尊重事实,尊重老师,尊重学生,只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乎实际的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用爱与责任托起“问题生”的明天 王 超(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北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的同时,也同样选择了责任。我们就要以爱心去关注每一名学生,以温暖的双手去抚慰一颗颗柔弱细腻的心灵,尤其是问题生,更需要我们用我们的爱心与责任去托起他们的明天。

问题生 爱 责任

“爱”与“责任”,二者其实是分不开的。“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作为教师,要乐于付出爱,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然而问题生一直是让广大教师头痛和忧心的弱势群体,于是如何解决问题生的问题,怎样帮助、转化问题生已经成为摆在所有为人师者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任,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问题生一度困扰着广大为人师者,折磨着广大教师脆弱的心灵,耗费着教师已经精疲力竭的精力。那么,如何帮助问题生走出困境呢?

一、“问题生”形成的原因

(一)内因

有的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怕苦畏难,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还有的学生对某种事物非常感兴趣,如电视、录像中的武打、暴力、作案等一些内容。有的学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上课时身在教室,心在外,个别学生时常出现上课睡觉下课以后特别精神的情况,从而沦为“问题生”。

(二)外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问世后的第一所学校。然而,现今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种种误区。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独生子女增多,一批批“小皇帝”“小公主”将受到父母、外祖父的过分溺爱,享有家庭至高无上的特权,因而孩子学习很马虎,听之任之;品行越轨,大人掩饰。久而久之,变成“问题生”。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出种种脱离孩子现实的过高要求,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背叛行为。然而家长开口就训,动手就打,结果越骂越差,越打越坏,形成“问题生”。而且绝大多数的问题生家长或者离异,或者家庭状况不佳,或在外创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等,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和应有的家庭约束力而形成“问题生”。

2.学校的因素

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放弃对“问题生”的教育,教师不冷静、正确处理,往往急于求成,过于急躁,任意点名批评,或通知家长施以打骂。对问题生歧视冷漠,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心,造成破罐子破摔,成为社会和家长的包袱和累赘。

3.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社会上各种现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当前在改革开放生机勃勃、文化精神生活十分活跃的同时,格调不高的电影、电视、录像、色情小说、淫秽书刊、封建迷信以及贪污行贿等不正之风,也影响和诱惑着学生。

二、帮助“问题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了解、掌握问题生心理,建立师生感情

很多问题生,他们心里免不了有一种压抑感,自信心不强。我们要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他们进行生活和学习的心理疏导,分析他们状况,找出问题的原因原因所在。问题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我们还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教师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动力。

(二)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

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教师和班里的其他同学绝不能歧视和小瞧问题生,要在人格上尊重问题生,理解问题生,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温馨的班级氛围。

(三)增强对“问题生”的爱心意识和责任心意识

有些教师对班级中的问题生不甚关心,往往只是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不能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在实行班级量化管理时,有些班主任更是只要他们的行为不给本班扣分,不影响班级荣誉就相安无事。至于他们个人的问题就自己解决吧,实在不行的话,通知他家长到校,把你领回家好好“收拾”一番。实际上,这是一种很不负的责任做法。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都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基本信念,我们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上替学生想一想。因此,我们应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奉献我们的每一份爱心,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去帮助他们,精心呵护着每一棵幼苗都能茁壮成长。

(四)让问题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舞人们进一步追求成功的信心。消除问题生心理障碍,从根本上来说要让问题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要让他们能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成功感。不要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优等生而忽视了问题生。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要紧紧抓住,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这可以进一步加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对他们的人格进行感化,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对取得进步,表现良好的学生,适当奖励,以强化转化效果。但奖罚要适度,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既爱护自己,又期望自己彻底改好的良苦用心,从而从情感上说服自己,行为上努力克制自己,久而久之,不良思想逐步淡化,直到消失。

(五)强调学校、社会、家庭三维一体的教育体系

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学校一家的事情,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是个有机的整体,成功的教育肯定是这三维一体教育的完美结合。转化问题生,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要靠这个班的所有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因此,班主任要经常与科任老师在一起研究方法,制定策略,全面掌握问题生的各科学习情况,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家访是与家长沟通的最好方式。对问题生的家访,切忌告状式。要把学生近阶段在校进步表现给家长作以汇报,让家长看到孩子有希望,增强家长对孩子的约束力,同时希望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多鼓励,少训斥。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夜之寒”。每一个后进生的形成都是长期受不良影响,接受不正确的教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耐心、恒心、良心和爱心,让所有的学生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沐浴和谐社会的阳光和雨露,让和谐教育的春风能荡漾所有学生的心田,为“问题生”托起他们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

[3]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生责任家长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德育之花让“问题生”转变为“希望生”
家长请吃药Ⅱ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教育转变策略研究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