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历史高考二轮复习效果

2014-07-19 23:02林起汛
考试周刊 2014年42期
关键词:通史史观考试

林起汛

经过第一轮历史高考复习后,学生已掌了握历史基础知识,现就如何提高在二轮复习的效率,我谈谈看法。

一、认真研究课标、考试大纲和各省的《考试说明》

二轮复习的目的在于在一轮“模块加专题”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划分中外各个历史时期,横向整合三个必修模块中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使之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阶段通史知识体系,进而揭示三个模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各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历史发展规律。教师加强对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分析和解读,并加以利用,在复习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考试说明》,重点是研究高考历史考什么?即“考试内容与范围”,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历史高考的知识要点,对教材内容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复习。由于近年来高校教师逐渐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主导者,高考教师希望回归考试大纲及课标对高考相对笼统要求,我们要研读考试大纲及课标,适当拓展《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要求。

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高考试题,即“题型示例”。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如为什么要选这些样题;样题在题型与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样题在命题立意上有什么侧重;样题所涉及知识在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考试说明》的样题中,各种解题技能都有所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样题,了解这些样题重点考查的能力,总结规律,并通过适应性训练,掌握解题技巧,力求做到《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教材、课堂教学、练习相结合。

二、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的教材编写是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体例进行中外历史分编的,导致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内容被人为割裂,破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关系,打乱了历史的整体性,造成了时序上的混乱,不利于学生形成立体完整的历史知识,也不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而历史高考试卷的命题则采用通史的思路及编排体例。

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从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方面看,从一元史观发展到多元史观,即从革命史观发展到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全球化史观;从能力来看,能力要求很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通篇都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知识依托进一步淡化,新课标的能力要求特征进一步凸显。

新课程历史教材的编写及高考历史试卷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要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有效整合通史专题,重新构建历史知识“通史”和“专题”体系,使历史学习由“模块加专题”模式向“通史加专题”模式过渡。二轮复习要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二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二)重视阶段特征归纳,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内容是按通史体例罗列的,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适度深化对有关内容的处理,建立通史基础上的专题知识体系。在明确中外历史划分的基础上,按历史阶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形成阶段通史体系。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1)通过复习掌握各个阶段的历史主干知识,准确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2)注意分析阶段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加强同时期中外历史联系,揭示中外历史间的内在联系。

三、运用多元史观指导历史复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都突出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从近两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看,体现和涉及这些方面的试题不少。因此,在复习指导时,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文明史观,即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现代化史观,即以现代化史观认识归纳近代发展历程。全球史观,即以整体史观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社会生活史观,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从社会多层次演进与变迁认识历史的演变。(1)运用不同史观评价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如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工业革命:从革命史观看,导致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从现代史观看,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从文明史观看,工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人类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社会史观看,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从全球史观看,密切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形成。这样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明确多种历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及走向未来的启示。(2)运用同一史观评价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叙述了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古代中华文明、西方工业文明等,通过学习和总结,我们知道文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变化中表现出阶段性,各种文明都具有同等价值,无优劣之分;不同文明之间有矛盾和碰撞、冲突,但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动是常态和主流;对待文明的态度有三种:积极接受各种挑战;被动应付各种挑战;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其结果也有三种:新的文明产生;同化其他文明的要素,并使其融入自己的文明之中;阻碍其他文明的传入或入侵。这样通过运用同一史观评价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四、加强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讲练结合,每天精选大约8~10道选择题和1道材料解析题。每天做到定时、定量完成练习,并要求材料解析题让学生先做完,后对答案,教师及时讲评、学生及时反思,总结解题技巧、规律。对于客观题,要让学生懂得分清材料型、陈述型、原因型、比较型、程度型、变换叙述型、评价型、理论型等题型,对于主观题分清原因类、过程类、特点类、实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看法启示类题型。介绍一些解题的技巧,如解答选择题的排除法、辨优法、求同存异法、逆推法等。主观题要注意以下环节:(1)先阅读问题的题目,大体了解考查的内容。(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3)注意限制性关键词: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及时间、空间限制等。(4)注意第一问的解答。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不是一个问题,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的。(5)解答完整而有层次,解答问题要注意答案的合理分配,注意“问什么答什么”。(6)注意运用史观,坚持论从史出。(7)答题要简明、直观,争取做到“序号化、段落化、标题化、要点化”。

五、多关注史学研究动态,为历史教学服务

由于高校历史试卷命题主导者大多是高校历史教师,他们掌握学术动态,经常选择学术界新成果作为命题素材。这就要求在历史高考复习中,教师及时了解学术新观点、新成果,并把这些新观点、新成果及时引入历史教学、历史试题,以此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质疑、探究、创新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史史观考试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西方音乐通史写作中的流行音乐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