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审视、构想和反思

2014-07-19 12:48刘如冰
考试周刊 2014年42期
关键词:情感世界教育者情感

刘如冰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情感和情感教育与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首先,我们必须关注什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人的世界观,培养精神上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语文学科的教育亦如此。然而事实上,长期的应试性教育、功利性教育、重工具而轻人文的教育,使得语文的教育出现偏颇,甚至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方面,而忽视了情感方面的教育。

一、当前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缺失

(一)长期以来,情感教育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被边缘化。

传统的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教育者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力能力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侧重的只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情感教育。这必然造成受教育者情感世界的荒芜、个性的残缺不全,也必然导致他们综合素质体系的不完整。“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认知教育只是其中之一。

真正的语文教育理应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由于应试教育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也由于情感教育的操作与评价较难把握,因此,大部分老师教学过程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讲授,而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情感内容浅谈辄止。这种边缘化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情感的淡漠和道德的缺失。

(二)情感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并未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感灌输。

如果教育者自身的情感不足以感染被教育者,学生的情感世界自然不会因为学习了课文而得到改变或升华,学生将仍然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而学生的判断往往有失偏颇。

“在钻研教材时,教师须努力把握伤口内在的思想感情……步入作品描绘的境地”。自己有了真切的感受,教学时才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因此,真正的学生情感缺失原因应该是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二、语文教育必须担负起情感教育的责任

情感教育必须是完整的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与学生的情感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一门学科,语文教育者必须担负起情感教育的责任。没有情感的教育活动是苍白无力的,缺乏情感教育的语文更是空洞而乏味。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情感的魅力呢?

(一)创设情境,发展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三个层次。

1.披文以入情,把握文章中体现出的真实情感。

每一篇文学作品,无不体现着作者的情感因素,或感动,或深沉,或奔放,或达观,或感伤,或悲凉。教师除了要讲述作品的外在知识,还必须将学生引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或深情地朗读,或真实地表演,或激烈地争辩。以朗读为例,在教学课堂中,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能正确朗读,那么,如何让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汉语具有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美。成语大多数是四字结构,平仄相对,错落有致,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写成的文章,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领会汉语音乐感的特点,如清脆美,声如裂帛;高亢美,响彻行云;浑厚美,黄钟大吕……另外,朗读要具体结合文章,不同的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各不相同。“不投入情感的‘鉴赏往往沦为作品大意的冷漠的复述,作品主题的冷漠的说明,作品写作艺术的冷漠的介绍,这样的冷漠的教学不仅使本来无比丰富、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甚至让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语文教师应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将感情融入作品之中。

2.缘情而自省,让学生从体会文章的情感中反思自我现实的情感世界。

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教师是合格的教师,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让学生跳出作者营造的情感氛围,思考自我的情感世界。“感受文学语言,就是文学伤口的语言搅动了鉴赏者的情感的池水,而鉴赏者的情感的池水又渗透进了作品的语言,使作品的语言内涵得到补充或改造”。

3.由己而及人,情感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具有情感意义的人。

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最高层次:由作者的感情移情到自己,然后由自身升华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由简单的个人情感升华为社会情感。这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一种高尚的道德,是对生命、生活、人类的人文关怀。这并非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所能完成的,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构建体系,将情感教育真正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机部分。

1.系统性。

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情感教育亦是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不应是可有可无、随意而为的,它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贯穿于每篇文章、每节课堂之中。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应系统地规划教学过程的情感教育实施方法、策略。

2.持续性。

情感教育应不断地用真情感染和打动学生。“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能抓住任何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的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育者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改变一个人的情感认识比传授知识给一个人更艰难,因此,必须保持这种教育的持续性。

三、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大多数教育者都能理解,缺乏情感教育的学科教学教出来的不可能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语文,“语文教学不言而喻是‘教文,但其最终目的是‘育人”。情感教育是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只重认知、忽视情感的现实提出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匡正了情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育目标真正指向了人的全面发展。没有情感这一方沃土,知识的种子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唯认知、偏重认知,培养出的将是“现代野蛮人”。教育既顾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顾及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忽视情感领域的教育。从教育的最终目标看,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不仅是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的策略或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

其次,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看,以教师为中心的分析讲解仍占领语文课堂,而情感恰恰是语文教学中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东西。以情感和个性完善为目标的情感教育策略,把学生视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以崇高个性培养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并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操作,使学生的情感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得以陶冶,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提供了理念的支持和实践的方略。

情感是一条纽带,连接学生与作者,连接老师与学生,连接语文与生活。语文老师作为情感的使者,应让情感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进入语文的情感世界,真正充满感情地热爱语文。因此,语文课堂必须以激情感染人,用真情打动人。要想语文课焕发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把它当做艺术课、审美课、人文教育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世界教育者情感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创享空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最可爱的人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别去问值不值得
梆子戏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