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是高校发展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在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的众多要素中,核心要素就是学术能力,它是构成一名教师良好的专业能力的根本,也是决定教师其他能力的基本能力。教师想要实现学术能力的发展,必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文章首先剖析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模式与方法——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提出问题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探讨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分析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学术能力;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33-02
一、引言
教师是高校发展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高水平院校建设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在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的众多要素中,核心要素就是学术能力,它是构成一名教师良好的专业能力的根本,也是决定教师其他能力的基础。高校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成为学术型教师,就必须通过科研使自己的实践教学得到理论提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解决办法,通过科研检验解决办法和新的实践,理论和实践的提升,在新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实践教学”。
教师想要在这样一种学习与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学术能力的发展,必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美国罗伯特·恩尼斯(1991)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具体来说,批判性思维包含以下两个层面:一是认知技能,又称为批判性思维技能;二是情感意向,又称为批判性精神。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一般在认知技能方面具有以下几个具体的能力:(1)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数据、评价结论的能力;(2)区分事实与个人观点和逻辑判断之间差异的能力;(3)能够发现普遍规律,并评价其逻辑严密程度的能力;(4)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解释结论的能力。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思维方面还会具有其他很多的特点,比如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偏见、歧视的存在,并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等。一般来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三种形式:(1)设置单独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如:论证逻辑、批判性思维、非形式推理、非形式逻辑、理由与论证、实用推理、论辩、逻辑与辩证法;(2)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写作课程、跨学科课程、荣誉性培养计划(Honors Program)、历史课程、理科课程、妇女研究课程、数学课程、外国语言课程、伦理学课程;(3)通过发展隐性课程,在有利于批判性精神成长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模式与方法
美国教育能够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在于美国老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能够在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如何在各个认知阶段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让每位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这一有效的思维模式。做为教师的我们如能有效地培养我们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将对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结实的基础。
1.在提出问题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集中在“批判”二字。某个事实或者现象一旦被我们的感官接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问题,问题产生了,才有了批判的前提,才能有的放矢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我们可以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所提出的探索法中的探索问题的五步法中得到启示,即“暗示—问题—假设—推理—试验”。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然后在其内部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然后收集资料,进行必要的观察,理解这个问题,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应用来检验自己的想法去发现方法是否有效。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选择具有强烈的科研愿望,对外语教学有研究兴趣,愿意在专业共同体内分享协作,承诺积极参与共同体内的科研活动的英语教师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一起面对面或以网络为平台共同阅读批判性思维教材,共同拟定批判性阅读的问题清单,共同厘清批判性思维培养中认识的误区,对现实教学所感提出问题。
2.在探讨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要有效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就要培养教师对外部知识进行有效接收、理性分析、正确总结的能力。同时,应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让教师能够进行思想的碰撞、有效的探讨,从而有效的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就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教师个体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群体资源。教师在共同体中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中,共同体可以促进知识和理解的获得,促进知识的分享。这样,集体知识的增加和个体知识的增加就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和专业智慧的提升。共同体活动将教师的知识重构和对问题的争论可以形成了一个多边互动,这种互动能够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在这种多边互动与协作的群体活动中,在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同时,批判性思维也在这种思想碰撞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
3.在分析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师的逻辑与推理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共同体活动中,一方面,教师通过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并与同伴开展包括协商、呈现自己的知识、相互依赖、承担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动。另一方面,共同体通过互动将个人难题转化为公共难题,借助集体智慧解决个人困境,从而构成了一种加速个人智慧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在这个环境中,每个教师既是教员又是学员,在互教互学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对零散信息进行恰当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进而完成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endprint
4.在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有关实践的科学,这是由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所确定的,即“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这两个“什么”都与实践密不可分,前者是前人或者他人的实践,或者是即将要实践的方案;后者则是使用批判性思维的主体本身要进行或已经在进行的实践。不同的实践方式需要应用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训练批判性思维,共同体的实践内容必须紧扣多样性与争议性。上文中已经提到,共同体成员阅读批判性思维教材,共同拟定批判性阅读的问题清单后,每人跟踪研究一份应用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关注关于外语教学研究的新动向及研究方法方面的讲座,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撰写研究计划、展开调研、撰写初稿,三轮修改后,进行投稿发表。教师完成实际课题的能力反映了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效。具备优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能够敏锐地洞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有能力提出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教育者批判性思维倾向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深刻、潜移默化的。为了改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普遍不足的严峻状况,最终实现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我们必须先有效地培养教师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Robert H.Ennis.Critical Thinking..A Streamlined Conception[J].Teaching Philosophy,1991,(1).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Robert E.Slavin.Cooperative Learning[M].New York:Longman,1983.
[4]David W.Johnson& Roger P.Johnson.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on,Competition,and Individualization[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87.
[5]Robert E.Slavin.Student Team Learning:A Practical Guide to Cooperative Learning[M].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91.
[6]Bruce R.Joyce & Marsha Well.Models of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96.
[7]Moss,Donna & Van Duzer,Carol. Project Based Learning for Adult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EB/OL].
http://www.ericdigests.org/1999-4/project.htm,2010-07-01.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研《广西高校英语教师学术能力发展模式研究》项目资助(2012042X488)。
作者简介:胡兆欣(1975-),女,湖南衡阳人,桂林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硕士,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