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素质教育的本质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自身从事教学的经验,论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内容、素质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关键词】素质教育主导教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51-02
素质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主要有以下三层意思:一是强调打牢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二是注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并形成能力;三是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能、管全面发展的人才[1]。
一、素质教育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内容
教育理论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引起学生的身心变化和发展。
二、素质教育下,教师主导作用的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宽厚的知识。也就是说知识的储备量要大。不仅是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或专业的专家学者,而且应当成为跨领域知识的、复合型的学者。能以宽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对学生潜能的全面开发。二是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强调在“为什么”方面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也只有多向学生进行“为什么”的教学,才能发掘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三是要有较强的思想教育能力。我国的教育性质所决定,在教育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能的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四是要有灵活的施教方法。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方法与教育目标的同构,教师必须能够运用和开辟那些注重从根本上对学生本性的完善施加影响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方法等。五是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师不仅具有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教学语言的能力,而且能发展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成为教学的艺术家。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做出改革创新的业绩,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三、素质教育下,教师主导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得并非很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教学存在盲目性,教学针对性不强。不知道怎能样结合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对什么是素质教育模糊不清,缺乏本质的认识。如一些教师认为,培养中专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因此,教学中只要把知识向学生讲清楚,学生掌握了就是素质教育;一些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不重要,因此,不重视搞好课堂教学;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特长人才,基础教育无关紧要,因此,不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研究,使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影响了发展。这种认识上的模糊性必然导致行为上的盲目性,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教师的业务素质低,不适应素质教育教学的需要。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讲课浮浅,缺乏新意。不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而是照本宣科,重复教材,课上讲的就是教材上写的,没有新知识点和闪光点,一份教案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内容陈旧。②方法不活,手段不新。教学方法,只注重“教会”,不注意引导和教育学生“会学”。学生学习具有被动性,如怎样记笔记、怎样阅读、怎能样归纳问题等,教师本身不会教学中也不讲。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普及的主要是多媒体课,先进的教学手段少,而且运用不当,如在有限的几个学科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着“课堂容量大、内容转换快、显示时间短、学生看不清、思路跟不上”等问题,有限的先进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看:一是教师的知识面窄、能力水平低,缺乏必备的教学素质;二是敬业精神不强,不肯下功夫钻研业务。“三更灯火,五更鸣”的教师越来越少了。因此,也就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客观方面看: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仅有的奖励机制和制度变化过于频繁。年初制定的政策往往不到一年就变化,宏观调控不得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没有形成良好的风气,感情代替政策的现象时常出现。二是非教学活动过多,教师负担重。教师用于教学和业务研究的时间,有时被其它活动占用。三是业务培养力度不够。特别是施行素质教育后,很多教师都感到自己的业务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教学的需要,渴望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适应学科素质教育教学的需要。但是学校和有关部门有计划组织教师的业务培训机会却很少,外出学习的机会又十分有限,所以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一直在低水平中徘徊,不能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益民,皇甫鸿昌,唐国战.新世纪青年学生素质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