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的几点思考

2014-07-19 18:13徐海燕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享受思考

徐海燕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深钻教材,巧设游戏、使学生“想” 学;精心设问、引发思考,使学生“能”学;注重直观,关注学法,使学生“会”学;以生为本,真情交流,使学生“乐”学,才能逐步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美好夙愿。

【关键词】享受 良好的数学教育 几点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42-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现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及参加全国第11届小学数学深化改革交流会的所听所感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深钻教材,巧设游戏,使学生“想”学

“数学好玩”曾经是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的赞美。因此,数学教师要深钻教材,准确抓住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及学生实际的最佳切入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作为教学研究内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记得广东省骆奇老师执教的《最小公倍数》一课,让与会老师与学生共同领略了数学的神奇魅力。课伊始,骆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出示正六边形(身体图案)与正四边形(尾巴图案)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猜想“转动尾巴所在的正四边形,要转动几次,尾巴和身体才能重新接回?”生猜测:6次、12次……师:到底几次?怎么才能知道?学生数数,教师实物验证并记录数据。如果是正8边形和正5边形呢?正5边形和正4边形,正8边形和正4边形又会怎样呢?学生在一次次的猜想、验证中不断获得数据,在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中逐步探索出“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即尾巴接回的次数其实就是这两个多边形边数的共同的倍数,教师顺势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就这样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在学生探索“尾巴重新接回”这一游戏的奥秘中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了,真是绝妙的游戏设计呀!看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写意图。然后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用好玩儿的游戏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 精心设问,引发思考,使学生“能”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否进入角色,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师是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实效如何,就要看教师是否真正掌握并灵活地运用了启发思维的“点金术”——提问。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的心灵乐曲,启迪学生的智慧火花。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安徽省喻巧月老师执教《抢数》。这是一节根据四年级上册第116页的“数学游戏”改编的实践活动课,喻老师一改常用但难以理解的“倒推”法,而是依据学生思维特点采用“顺推”的方法(归纳探究法),对所抢的数分两种情形展开研究:借助视频直观介绍游戏玩法,师生游戏,熟悉游戏规则(两人从1开始轮流往后报数,每次至少报一个,最多报2个,谁先抢到指定的数谁赢)。游戏中教师通过对游戏输赢的掌控,提出孩子迫切想知道的一个思维含金量极高的探索性问题“抢数输赢与什么有关?”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激活了学生思维。师一句“抢15有些大,可以从小数开始研究,这是我们研究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考方法”让眉头紧锁的孩子突然有了“柳暗花明”的兴奋。接下来,教师精心设计了如下问题:(1)规则不变,抢3。怎样报数能确保自己报到3?(2)利用抢3经验,如何确保自己报到6?(3)用这样的方法抢下去,还能抢到几?(4)当所抢的数不是3的倍数时,我们又该怎样去探究此时的必胜策略呢?(5)如何确定先报几个数?有什么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研究中,一个个探究问题的巧设计、精安排,一次次适时的点拨,有效的调控,让学生从简单情形入手,多次运用化归的方法逐一探究出抢数胜出的策略。孩子们在经历学习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维的提升。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学习状况,精心设计若干个层层递进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

三、注重直观,关注学法,使学生“会”学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则是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如何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重视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教学重难点,立足实际,花费心思,精心制作直观的教具和学具,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获得牢固知识,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上海市章雅玲老师执教《垂直与平行》时,直观教具的运用恰似“锦上添花”。为了让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导入时,出示一个只有四个面的长方体纸筒,每个面上各写一个字(无、始、无、终),先让学生观察,感觉每面一个字,看着比较困难,打开这个长方体,发现看起来就方便多了。猜谜后进行对比,这几个字原来写在几个面上?现在又写在几个面上?进而巧妙引出“同一平面”这一概念,并揭示本节课内容“研究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巩固练习时,设计了一个整合的平面,将两条直线画在一个可以旋转成两部分的平面上(旋转前,在同一平面;旋转后,不在同一平面),利用教具生动展示了同一平面与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时出示大型“双杠”模型教具及小型学具,让学生通过互动找出“双杠”里的“垂线”和“平行线”,进一步加深理解同一平面的意义。直观教具的制作与使用独具匠心,较好突破了“平行线”这一概念的难点所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特别是新知教学结束时,巧妙利用磁性集合圈进行全课教学重点归纳,“润物无声”地渗透集合思想的做法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四、以生为本,真情交流,使学生“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弹性发展空间;作为教师,要俯下身子,静心倾听来自学生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声音,并用心、用情小心翼翼地去呵护这些宝贵的“与众不同”,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利于“创生”的具有自我生长性的数学学习环境。走进课堂,一句“读懂别人,提高自己”的提示语,可以让学生主动走入别人的思维世界,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一句“借鉴别人,修正自己”的评价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做人的道理;一句“回头看”的引导语,可以引领孩子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种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充满鼓励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精妙”,感悟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人文情怀滋润下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觉到了身心的自由与舒展,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那种“悦神悦志”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总之,只要用心“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让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能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是好玩有趣的,数学知识是新鲜有用的,数学思考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只要每一位老师都能用心实现着“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学目标,努力追寻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美好梦想。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我们精心描绘的 “良好数学教育”蓝图中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享受思考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列维纳斯关于“家园”的生存论分析
情法共奏让写字插上隐形的翅膀
“享受”孤独
构建快乐课堂 享受思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