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文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33-02
缘起:现如今,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是小学品德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活力,这给品德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教学过程中,一些小组合作,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低效甚至无效开展也给我们一线品德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
在执教浙教版五上《难忘的校园生活》第一课时中,我设计了一个版块:分享收获 “在你已度过的小学四年生活中有像入队誓言中那样好好学习,好好劳动吗?如果有,你一定有不少收获。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请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1.展示自己的收获(课前准备的奖状等)四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收获了那么多的知识、本领,此刻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话?)
原本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们通过四人小组活动,人人参与讨论,打开记忆的闸门,把自己在四年中的学习所得和同学分享,在全班交流更有话说,从而达成“分享收获,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一教学目标。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课堂的紧张节奏缓和下来,学生开始自由地讨论,我也可以松口气走下讲台,去巡视一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小组交流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没有一个学生带来奖状,因此交流变得无所事事,因为是公开课,他们的表现非常尴尬,再细看其他小组,部分学生把自己的奖状一张张展示给小组的成员看,但每一组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游离在小组合作之外。而在全班交流时,选取了其中几个孩子的介绍,其中有一个孩子很难过地说:我什么也没有……在尴尬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刚才设计的小组合作是否存在着问题。
这样的小组合作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能否达成教学目标?不难想象,在课堂中的有许多小组合作是低效的,有些只是走过场的形式,有些甚至仅是改变课堂节奏的“调节剂”。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我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271课堂法则”提出一个班级中20%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主动积极,表现活跃,70%的学生中等,10%的学生为学困生,这也就解释了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中,有部分学生表现积极,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而总有个别学生是游离在合作之外的。
要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小组的组建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2-6人)。每个小组推选出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调控员,各个职责可以定期轮换。或将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层,安排编号如(优等生为1号,中等生为2号,学困生为3号)在小组活动时,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分别指令几号学生完成相应任务,这样既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参与小组合作,又照顾学生的学情(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而且各自发展的水平也存在着先后性)。教师在进行课前调查时正视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安排学生完成各自最近发展区域的学习任务,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信心培养、有助于小组内互助合作的落实,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引导合作小组学习
(一)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任务的布置应避免笼统,具体可操作性的课前布置,是课堂上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
目前的品德课大多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课前资料的搜集,在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呈现,从中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以及提取有效资料的能力。可在课堂上,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
案例:浙教版五上《西部大开发》
这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知道西部地区所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知道西部风景优美,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在课前我布置:请同学们回家收集西部大开发有关省份的著名景点、蕴藏的自然资源等。我想现在孩子们的家庭条件都不错,几乎家家都有电脑,回去找几张风景图片,搜索一下西部的宝贵资源应该不是难事,但是上课时,多数学生“囊中羞涩”,拿不出资料,个别认真的孩子掏出打印出来的一大摞资料,小组合作交流时,课堂汇报时,只有一两个学生结结巴巴地埋头“读”,同学不知其意,老师为他干着急,课堂气氛沉闷,孩子索然无味。
这样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小组合作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要改变这样的小组合作,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把功夫花在课前。
案例:浙教版五上《红绿灯》
在这节课上,我在课前布置上就非常明确地布置了每个学生制作自己最清楚的交通标志,并通过查资料,问父母等方式了解交通标志,这是课中的四人小组合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在课中当老师出示了斑马线的这一交通标志的讲解后,老师就开始了以下环节:
师:生活中交通标志有很多,昨天,老师让大家制作了你在路上看到过的交通标志,现在,拿出你制作的标志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说说是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意思?推荐2—3个标志准备全班交流。
生:四人小组交流。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发现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投入其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制作的交通标志要展示给小组成员看,每个学生在课前都对自己所制作的标志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小组交流时,自然有话可说。而这些交通标志的有关知识的了解,小组合作显然要比老师的讲解传授的容量更大,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更为高效。
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得到了集中体现了,学生上台实物投影的交通标志多样,学生清晰解释了所呈现的交通标志的含义,显然,在这节课上,调动了学生全面学习,学生的参与意识强,知识的增量是很明然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品德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合理组建小组,在课前,任务布置要清晰,落实到位。
(二)进行合理指导
小组合作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小组活动时,有些教师就作壁上观,或是象征性巡视,或是思索自己下一个环节是如何安排的,该讲些什么。学生的小组合作,老师真能置身其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小组合作环节中,老师必须全程参与。
1.小组活动前,要明确指令
在开始小组活动前,教师应该给予一个活动明确的指示,因为一般需要小组活动的内容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简单的答案所能解决,因此,教师对活动指示一定要清晰明了,可操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把活动要求采用PPT出示。
案例:浙教版四下《漫画邮政》
在活动前,明确要求。师:了解了邮票的起源,今天我们近距离接触邮票,真正认识邮票,(课件出示8枚不同面值、不同种类、不同国家的邮票欣赏),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我们可以细细欣赏、仔细研究邮票的每一个细节,根据他们的相同或者相似之处找找好朋友,找到一组就揭下来贴在友情卡上。
这次小组活动的要求,指向明确、清晰、可操作性强。学生合作活动时,完全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有效活动,同时,为下面解密邮票的特点,打下基础,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把活动中得到的邮票讯息一一呈现出来,完全展示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邮票知识,邮票的图案、面值、形状、铭记、志号。看似水到渠成的获得,都得益于活动的明确要求使得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2.小组活动时,要参与指导
在学生开始小组活动时,课堂学习交给了学生自主进行。此时,教师似乎可以松口气,不再是紧张的师生互动,不用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等待学生回答,不用对每个回答进行评价,点拨,但小组活动的开始,并不是教师的课堂休整时间,而是要积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活动中去,认真观察,及时了解解决小组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导学生把任务落实,根据各小组活动情况及时分析整理,调整预设,并掌控整个活动环节的时间,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案例:浙教版六下《生命的突围》
在看过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逃生视频,交流了他们实现了0伤亡的奇迹后,我安排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我们所在阶梯教室的疏散方案:如果是我们经历了地震,房子没倒,门也没坏,我们应该怎样有序疏散?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时,我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了解每个组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倾听各小组设计的疏散方案……在参与小组活动过程中,我听到教室左后角落的小组一个学生说:在疏散时,要让坐在他们后面的听课老师先走,再指挥本组同学从后面的通道从教室北门出……他们小组的讨论非常积极,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个意外生成,孩子们在逃生时,还考虑到了他人,考虑到了听课的老师,这是一种多么投入的讨论,孩子们已经真正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同时,她那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不也是我们品德教学的目的所追求的吗?也是课时目标学习安全疏散最为关键的。于是,全班交流时,特意请安排了这一小组学生最后汇报,当孩子说到地震间隙疏散时,让听课老师先走时,相信所有的老师都被这番话感动,于是,我顺势说:“谢谢你,我替所有在座的老师谢谢你,但请你相信,灾难来袭时,我们在座的老师一定会组织好大家,让同学们先安全有序的撤离。”这样的生成,来自教师俯下身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小组合作成果也在这节课的最后疏散演练得到展示,这一难以掌控的环节中,孩子们非常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室,而听课的教师也很好地参与到了活动中,使得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恰当的时机服从指挥有序疏散”得到了有效突破。
3.小组合作后,要展示评价
在品德教学中,设计小组活动环节,不是摆设,孩子们交流一下,活动一下,简简单单汇报一下就走过场。一个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呈现他们合作的成果,教师进行多元评价,总结提升,有时甚至能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维碰撞,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案例:浙教版六下《向“白色恶魔”说不》
我让学生重点探究了第一次吸毒的原因,并让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汇报。学生经过了课前调查了解,进行几分钟小组的合作,汇报:
第一组选派两位女生上台,开始模仿杭州明珠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说了一则由于逆反心理而吸上毒的事情,两人一问一答,时不时还摆摆噱头,台下学生听得兴奋。
第二组上来了几位男生,他们手中拿了一幅自己绘制的漫画,其中一位进行解说,漫画内容反映了交友不慎是吸毒的原因之一,情节具有连贯性,很有教育意义。之后,他们又呈现了一组关于吸毒原因的调查数据。这一小组的资料展示可谓有图、有表、有解说,小组成员齐上阵。
第三组是以小品形式反映了几位学生生日派对的时候,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吸上了毒,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笑声不断,但又发人深省……
实践证明,这样的汇报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教师期待的。可见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创造力是无可限量的,而合作后给予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让孩子们享受了合作的成功喜悦,也带给课堂无限的精彩与惊喜。
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成果展示转向大家合作成效。教师应采用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的评价,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