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妹
【摘要】我们语文教师总是强调要在习作中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然而在评改作文时,我们会发现有的作文写得真实,基本上没有什么语病,但却总是缺少一种味道,实际上这种味道就是“情感”。小学生作文要从“真实”起步,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才是好作文。缺少了这种“情感”,就好像生命缺少了灵魂,要让学生的习作既有生命又有灵魂,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情感,把自己置身于生活中,并用心去观察生活;其次在语文课本的学习中汲取情感的积淀,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语言积累,扩大知识储备;最后还要在习作中释放情感的笔触,以我手写我“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18-02
一、在生活中捕捉情感的载体
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何况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要有材料可写。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帮学生找到“下锅米”,让他们成为情的载体。
1、置身于生活
现在的孩子们由于课业的压力,从家长到老师在主观上不希望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这就造成了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的现状。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好多途径,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生活。其实在闲暇的时候,学生应该享有尽情体验生活的权利,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啁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让学生旅游参观、看电影,喂养小动物,参加伙伴间的游戏活动,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体验,这样才会有鲜活的内容,丰富他们大脑仓库的积蓄。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的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要使生活成为作文的源泉。
2、用心去观察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但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得学会观察。观察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变为文章的桥梁,是写作的第一需要,是心灵的门户。观察也很有讲究,有粗细之分,粗略观察可写出轮廓;细致观察,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还可有很多角度,写出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很多事物,学生都是耳闻目睹的,但是耳闻有没有“闻”进去?目睹有没有“睹”进去?看到、听到的东西一定要在头脑中思考,抓住特征,在脑中刻下痕迹,这样才行。这让我想起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那个鲜活的例子:一天,福楼拜和莫泊桑在街上散步,迎面来了一辆牛车,福楼拜要莫泊桑以牛车为对象,写出七篇不同的短文,莫泊桑很为难,于是福楼拜就启发他说:“拉车的牛,早晨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和没有吃饭的时候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和平时走路也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是不胜枚举的,就是写出一百篇短文也不难。”是啊,这写作的“秘诀”不就来自于对生活认真、细致、准确的观察吗?
二、在学习中汲取情感的积淀
语文课是最好训练阵地,学生通过阅读,既了解客观现实,获得间接经验,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诵,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的心灵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汲取作文的材料,逐渐充实,犹如小溪汇成大海。
1、加强课内教材阅读,增加语言积累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例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创造性学习活动和语言实践,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教材阅读的关键。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却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把“阅读教材”肢解成无数个问题,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作无谓的答题练习。学生失去自由解读的权利,教材崇高的思想和灵魂在语言文字纯工具性的操作中荡然无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语言故事,意境优秀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均为学生学习习作的优秀范文。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有责任,也有必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妙语佳句,精彩片段,优秀文章,力争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学文是吸收,运用是倾吐,这样,“日积月累,方能生悟”。
2、增强课外阅读,扩大知识储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新课标》也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旨在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领悟写作方法,以提高作文能力。“书是比金钱更珍贵的财富,因为它凝结着人类最丰富的知识矿藏。”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领悟文字作品蕴藏着的灵性和思想,感受那充满魅力,充满人性的语言美,从而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人格上得到熏陶,并把这巨大的人文价值,人文底蕴内化为一个人的情感素养和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在习作中释放情感的笔触
文章要感动别人,首先要真诚。所谓“情动则辞发”,内心有了强烈的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也只有这样的文章,别人读了才能有所感动,才会达到写作目的。
1、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创设作文情境,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为什么要把文章写生动”,据调查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提高学习成绩。悲哉!学生的习作动力来源几乎只是为了成绩,一旦成绩出现一点问题,就意味着没有习作动力,没有习作动力何来习作情感?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情感与兴趣,想表达,才能调动心中所有的积存,且这些积存像磁力一样,迅速的发生连锁,交融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感染力的文字喷吐出来。
2、学会技巧,展示情感
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表达真情实感,只有真实内容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注意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
(1)选材要新
选择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来写,把同一经历中自己与别人不同感受写出来,留心观察现代生活中的新鲜事,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事,同中求“异”,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总之一定要选择有真情实感的材料,作文才会与众不同。
(2)描写要真
要选择自己所熟悉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内容来进行描写。内容要具体,不写空话,才真实可信。如写人要让人物通过具体的事件在具体的环境中区“自我表现”,不要做侧面介绍、或用一些赞美之词去评价,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描写手段,去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否则,所写的人物只能是在纸面上立不起来,给人一种雾里看花、假而空的感觉。
(3)妙用修辞
小学生练习写作,需要掌握运用一些语言技巧,像比喻、排比、对偶、夸张、引用……这样更易于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渲染,但并不是向技巧顶礼膜拜。归根结底,技巧的运用离不开学生思想情感的轨道,文章语言的绚烂必须制约于文章的中心及情感基调。
3、展开想象的翅膀
《新课标》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的内容过实,思维难以展开,而作文中的想象可以使学生思维如鱼得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纵横驰骋,作文才能充满灵性。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有多种途径,百川归海,殊途同归,教师决不可越俎代庖,只能以导游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小学生自己学会选择写作内容。
“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叶圣陶)好的文章须有丰富分情感作为依托,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当生命被赋予了灵魂,文章也就成了那枝头上熟透了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