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艺术教育独特价值的探讨

2014-07-19 22:54胡亚玲
考试周刊 2014年42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立德树人

胡亚玲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塑造大学生成长的摇篮,高校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大学生的性情,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艺术教育 独特价值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并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达成社会共识。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外延

1.1我国古代非常看重“教化”的作用。

教是教育,化是潜移默化,这样的教化是以受教育者的内心领受体悟为前提的,更多地与人的“德”的内涵紧密相连,是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从“立德树人”的教育观看,这是极为重要的方法。

1.2“立德”、“树人”源于中国古代典籍。

“立德”两字最早见战国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出自西汉编修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君子必须是仁德、操守、义节的实践者,“君子比德如玉”,这是判断君子是否有德不可或缺的内容。《诗经》对君子仁德的称颂,如:“显允君子,莫不令德。”(《诗经·湛露》)“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诗经·卷阿》)“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小戎》)

1.3“君子比德如玉”表达了古人对德行的推崇。

古人以“玉”代表美德;“德”是君子的标志。《礼记·聘义》载:“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君子集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教养、高尚的品德于一身,表现出仪表端庄、令人敬畏的威仪。

1.4儒家“六艺”是古代人才的标志。

我国古代儒家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既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和艺术修养,又包含了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古人用“六艺”概括了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必须全面学习,包括知识学养,更包括道德品格等多方面内容。

2.高校大学生目前德育状况

2.1某些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

据相关调查统计:某些大学生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心和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责任比较淡泊;更关心的是个人利益的实现,轻视对他人利益的尊重。某些大学生在奋斗过程中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轻视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或选择逃避、冷漠;或宁可点点鼠标,刷刷微博,逛逛朋友圈,面对现实社会袖手旁观,成了虚拟世界的“囚徒”。这些学生少了青年人应具有的无所畏惧的勇气,蓬勃向上的锐气;多了一些慵懒无力的暮气,或拼爹炫富的虚气。

2.2某些大学生缺乏礼仪和公德。

某些大学生在公众场合下表现出不讲文明用语、不讲公德、打架、奢侈消费;不珍惜时间,无聊、我所追求;学习不用功、生活随大流;某些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正,恋爱的动机只管满足生理心理需要,没有明确生活目标,心理上不成熟,对婚前性行为持越来越开放的态度,甚至导致两性关系紊乱等。

2.3某些大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在互联网时代,某些大学生崇尚由网络文化衍生出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个别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恶搞、网络炒作、热衷于网络游戏;某些大学生在网络上过于标新立异,叛逆地发出与时代主流不符的声音。

3高校立德树人要注重可行性和实效性

3.1立德是高等教育树人的前提与基础。

高等教育要完成树人目标,就必须先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与神圣使命,即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德育的核心宗旨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德性,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立德,这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与鲜明标志。当前,高等教育讲立德树人,即表明高等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教育之中,千方百计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传统的高校德育侧重于说教,不注重实践。

当前高校德育习惯将理想道德当做实际道德规范大学生,结果是大学生只生硬地记住一些条文,而没有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某些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习惯、道德目标模糊不清;最终导致高校德育流于形式,立德树人的目标难以实施。

3.3高校立德树人就是要以德为先。

高等教育重在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融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其关键之处就是要把德育融合到高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高校要始终贯彻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既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群体特性与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又要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具体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立德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而不是脱节,形成“两张皮”现象。

4.高校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

4.1高校德育重在以情动人。

目前,高校德育的显性教育方法易使大学生普遍产生逆反心理。而艺术教育本质,是指艺术教育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最基本的质的规定性;高校教育者通过艺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大学生形成艺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而高校高雅的艺术能够塑造大学生的美好气质,培养大学生的优美德性,训练大学生的健全理智,磨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锻炼大学生的非凡能力。

4.2高校艺术教育独特的认知、道德教化和审美功能。

高校艺术教育通过认知、道德、审美三方面功能的辩证统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审美是最本质的功能。从狭义上讲,高校艺术教育是针对培养高校艺术专业人才而言的,如高校各种专业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但从广义上讲,高校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和谐、全面发展大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4.3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认知、道德、审美缺一不可。

高校艺术教育面向所有大学生,通过对大学生艺术知识的普及,通过欣赏优秀的文艺作品或参与艺术活动,大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调整与升华;每一次活动的本身,对其道德完善、智力开发、素质提高,都会产生潜移默化、意义深远的作用和影响。因为审美功能是认知功能、道德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认知对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和提高审美理解力定能起到相当的推进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和谐与完善。

4.4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校艺术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大学生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高校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离不开艺术作品的作用,作品中的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特质,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高校艺术教育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不同的艺术作品,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心智齐全、情操高尚、和谐发展的社会人,高校艺术教育正是通过丰富大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其人生品位的。

4.5高校艺术性的德育方式效果相当显著。

高校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艺术与德育的规律和法则,使德育在艺术中自由化成,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发展与成熟。这一特殊方式通过艺术化的德育渗透,在活动和艺术熏陶中一步步地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主动向善的思想转化,渐渐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思想境界。但是,如果脱离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高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功能就无从谈起。

总之,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特性和本质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大学生获得对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知,在审美观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又逐渐内化为稳定而又健全的人格,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这是高校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尉天骄,王恒亮.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J].求实,2011(8).

[2]张国民等.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6).

[3]兰岗.学校艺术教育应如何实现“立德树人”[J].课程·教材·教法,2013(9).

[4]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1).

[5]张宁等.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