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新体会

2014-07-19 18:10:07黄千寿
考试周刊 2014年41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

黄千寿

摘 要: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教师要更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尽量避免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陷入误区。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政治教学 新体会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变革。新课改对高中政治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方面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新课改消除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和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一政治教学过程为例,深入分析了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措施。

一、教师要转变教材观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固守“教材即知识”、“课本即根本”的陈旧观念,习惯把教材视为学科知识的载体,教材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师生视教材为“圣明”,不敢越雷池半步。从教师具体教学内容、讲授顺序、列举实例、练习作业到最后考试出题,大多以教材为准,教师的教即为钻研教材内容,传递教材信息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也是围绕教材感知、理解、记忆。教学从教材出发,最后回归教材,加之各种参考书、试题集、练习册、竞赛题等作为教材的补充、延伸,充斥教学的各个环节,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僵化、死板,师生论为课本的附庸、教材的奴仆,被动地围绕教材转,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完全失去应用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教学中,作为其两大重要环节的教与学始终相辅相成,始终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和发展进程,与其相对应的教法和学法的探究在任何情况下自然都尤为值得关注。此次实行的新课改,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的改革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其所学的知识更具实效性、实用性,并以此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上课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比如,有的问题讨论难度较大,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又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有的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刚进入主题就被拖回来……虽然讨论热热闹闹,但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对课堂难以驾驭,教学任务难完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其实,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若是哗众取宠,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难以养成。

我们要更新如“死记硬背”、“分数高就是素质高”等这些传统过时的观念。有些观念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经过千百年实践仍有较强的生命力,只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仍可继续发挥作用。“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无固定模式,政治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改革,教学方法必然更丰富新颖。

2.注重动态过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坚持“多维度”标准,从不同视角、层面进行评价。学校应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切实改变以单纯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做法,而要全面、客观地记录描述高中学生政治素质发展的动态过程,可以采取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个人成长记录等更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索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等”给予恰当而合理的评价。

3.勤学善思,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科学性。

对于学习的自主性要求,高中的每个学科都有所强调,这是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而政治学科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这就要求:在任课老师方面,课堂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务必精练、充实;学生在课下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及时掌握,及时消化,最好是通过平日的自主学习、观察使自我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对于学生政治学科的自主学习,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学生应尽量做到关心时事、积极思考、博闻强记和勤做习题四个方面。

对于新闻时事,有很多学生认为其形式枯燥无味。但我们要知道,学习政治的目的是分析问题、解释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学完政治经济学原理而不知市场价格涨落原因之所在,学完国家政治制度知识而无法解释国家政权性质何以体现,那么,这类教学从过程到结果都是失败的。此外,从历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可看出:每年的高考命题中,重要题型所涉及内容都是当年的时政热点。所以,对时政的关心,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素养的一个捷径。

积极思考及博闻强记都是政治学习所不可或缺的能力要求,掌握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多角度思考的前提,是构建知识大厦的根基。思考的广泛和深入程度将影响这一大厦的高度和水平,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朱伶俐.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2]刘晓,刘红.新课改环境下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初探[J].當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1).

[3]牛娜.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具体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8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国本家事—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3:22:47
引入时政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25:44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8:19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