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志权
【摘要】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作为一个前沿学科,更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教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学科,我校开设信息技术为适应城市信息社会的基础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及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以高度的学科责任感,不断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从课前准备、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情境创设、课堂评价、学生课堂习惯的培养五个方面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让学生在激励中学习,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从而打造自主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卓越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50-02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作为一个前沿学科,更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教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学科,我校开设信息技术为适应城市信息社会的基础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及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它的趣味性、新颖性、可操作性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有些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是冲着游戏、看Flash动画、QQ聊天等因素,从而淡化了对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認识。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课堂现实往往是:目标导向模糊,课堂交流不畅,课堂组织低效,作品达成度低,情境渲染过度,操作效益低下。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技能,培养信息素养的主阵地。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以高度的学科责任感,不断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从课前准备、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情境创设、课堂评价、学生课堂习惯的培养五个方面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让学生在激励中学习,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从而打造自主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下面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就如何构筑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观点:
1、充分备课,让学生乐于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相对其它传统学科,教学环境更加复杂,学生差异性更大,教师可控的资源更加丰富,学生的控制权更大。因此,如何调配好各种教学要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先决条件。
1.1备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学习倾向、操作习惯、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差别,所以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我们的课堂出现这样的问题:好学生"吃不饱",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很快完成,便偷偷玩游戏、看网络视频、聊天等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逐渐滋长自以为是、不求上进的思想。而学困生"吃不了",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难消化,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这在信息技术课堂表现尤其突出,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差异。
1.2备教材、器材
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元素。信息技术课尤其要重视素材的选取。课堂素材准备,一定要坚持精选的原则。笔者认为选取信息技术课的素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2.1从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选取素材
如将文字编辑与作文修改相结合;画图与美术创作相结合;电子小报的制作也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小报的制作相结合等。
1.2.2素材要丰富多彩
教师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给学生。如"制作宣传海报",要提供丰富的背景图片、宣传标语;"设计人物动画"时,要提供相应的动画元素;"剪辑精彩照片"时,要提供本校或本班学生校园生活的丰富照片。用这些素材学生可比较容易地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增强了。
2、"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核心和灵魂。对教学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是生成情感目标的土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起着整合、促进与升华的作用。只有把握好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领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实质问题。
叶澜老师曾说:"如果一位学生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没有变化,没有收获,没有发展。这就是一堂没有价值的课。"所以,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可以达成的目标。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将不能达成,使学生丧失信心;如果目标定得过低将导致教学低层次重复,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如《接龙游戏》这一课,从这节课的内容上看,分为两个部分,用"全拼"输入法进行汉字词组输入和词组接龙比赛,可实际上学生往往使用"智能ABC"输入方法。所以就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学会智能ABC输入词语的三种方法。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
知识目标:
①学会智能ABC输入法中全拼、简拼和混拼三种方法。
②了解全拼、简拼和混拼三种方法的特点与区别。
能力目标:1、掌握三种方法的输入技巧。
2、根据实际需要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输入速度。
3、培养想像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合作、竞争的意识。
情感目标:
①充分感受智能ABC输入法的魅力。
②提高输入汉字的兴趣
像这样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设计教学目标,达成了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3、情境教学,让在兴趣中学习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每周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所盼望的,但很多学生却只是对网络、游戏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不感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从鱼牛故事中,我们应该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把鱼看成是学生的隐喻,青蛙看成是教师的隐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这不正是向我们揭示了学生建构知识来源于其认知世界吗?它至少给我们这点启示:学生只有到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认识真实的事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当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时,学生才会感兴趣。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对情境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任务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创作画图作品,正值下雪天,操场上堆积了小雪人,就可以设计雪景的这样一幅作品。如果学校正好举行趣味运动会,就可以让学生编排电子小报,设计有关趣味运动会的主题,过这种情景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有效的课堂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学习
课堂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评定,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自评、小组评、教师评价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有效的课堂评价能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创设出理想和谐的课堂,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1课堂即时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成功的欢乐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激励性语言的及时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朝向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如"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2作业、作品评价
应该对学生的作业、作品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作业、作品评价也可以设计成定性评价。如:你作品的亮点在哪?本次作品制作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此外,在课堂评价过程中,应更加多元化,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自评、互评,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等。
5、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也应该从培养良好的小习惯开始,同时良好的操作习惯也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5.1、制定课堂纪律
让学生读懂《信息技术》课的行为规范。如:固定学生位置,便于准确及时叫出学生姓名;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房后,先开机,再安静坐好,等待教师上课;颁布相关的课堂"禁令"等。如本校的儿歌常规,让学生严于律己。
5.2、学会专注、倾听
专注、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良好的专注、倾听习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从听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5.3培养学生课堂交流的习惯
綦江课改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有效的课堂交流习惯。列夫·托尔斯泰:"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英国大文豪肖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个手上仍只有1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流后就拥有两个思想,甚至交流碰撞產生更多的思想"。交流可以启发多种想法,激发创新思维。
"提高效率等于延长我们的生命!"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努力使课堂更生动、更精彩,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从而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卓越课堂"。
参考文献:
[1]钱卫军. 谈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3)
[2]邓轶. 找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切入点.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2)
[3]姚武东. 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动机激发. 信息技术教育,2008(01)
[4]韩旭东.重庆綦江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中国教师报,2009(01)
[5]牟海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