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飞华 张银燕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针对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应对英语课堂中预设外的生成,总结归纳了几种做法,并辅以案例予以诠释。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机智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36-02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新的生成和偶发事件不可避免。面对这些新的生成和偶发事件,初上讲台的"菜鸟"教师们常常茫然不知所措。一些教师对课堂生成强行制止,结果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一些教师对于课堂生成听之任之,却导致课堂失控,既影响了课堂进度,授课也会偏离预定教学目标。漠视课堂生成,课堂就少了很多精彩。长此以往,学生还会养成不良的课堂学习习惯,如遇到课堂突发事件,部分学生就群起胡言乱语,趁机起哄取闹,一旦言归正传,课堂又变得死气沉沉。
运用教学机智可以有效应对课堂生成。在下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阐述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运用教学机智应对课堂生成的几点做法及其作用。
一、随机应变,掩饰失误
马卡连科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出现失误。当失误产生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处乱不惊,随机应变,根据当时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动声色的弥补失误,使课堂有条不紊的推进。
例如,一位英语教师在高三课堂上复习名词性从句的用法时,不慎将The nurses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reduce the patient's fear that he would die of cancer.一句中的that he would die of cancer判断为定语从句,还补充说该句中的that可以省略或替换成which。讲完以后,该教师突然意识到了错误,但他没有刻意回避错误,而是突然停止讲解,两眼扫视全班,平静地说,"同學们,你同意我刚才的分析吗?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全班愕然,继而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了问题,指出了教师讲解中的错误。随后教师趁热打铁,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思维,不能人云亦云等等。因为教师当机立断,处理得当,一次无意的教学失误演变成了一个教育契机。
笔者从中得到启发,在自己的课堂上屡次使用故意讲错,然后提问学生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学生开小差的现象,提高了课堂效率。
又如,一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向学生提出了两个理解性问题并呈现在大屏幕上。可是当学生正处于思考状态时,教师不小心碰到了鼠标,预设好的答案不合时宜的出现在大屏幕上。在这关键时刻,授课教师灵机一动,对学生说,“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另一个班同学的回答。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同意的同学请举手,不同意的同学请陈述你的观点。”
教师的机智掩饰了自己的失误,挽救了预设好的一个教学任务。并且由于角色的改变,学生对于完成任务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参与面更大。
在课堂教学中,像这种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授课教师可以借鉴这种将错就错的方法掩饰失误,于不经意间平稳的推进课堂,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此举也可以保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二、幽默诙谐,化解窘境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化解尴尬于无形之中,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NSEFC Book 1 Unit 1 Friendship的reading部分时,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提问学生:Imagine you have to go into hiding like Anne and her family. What would you miss most? 学生在短暂思考后,开始逐个表述自己的观点。轮到一位男生时,他结结巴巴地说,"Er,er… ,but I don't know how to speak in German. 因为紧张,也可能因为German是本单元新学单词,他最近两天经常背诵记忆的原因,误将English说成了German。在这节骨眼上,教师接着学生的回答,轻描淡写的说,"Ok, I know. So, can you speak in English?" 。全班发出开心的笑声,该同学也忍俊不禁。最后,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
又如,笔者患有鼻炎,天气变化时,常鼻塞,打喷嚏。一次上课过程中,笔者正在讲解,却突然连打了四个喷嚏。学生哈哈大笑,课堂气氛一时间很是尴尬。就在诸人笑声未定时,笔者煞有介事的背了一句当时家喻户晓的海王银得菲感冒药的广告词:"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课堂再次爆发出笑声。借助一句幽默的话语,笔者得以有效的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平稳的继续授课。
采用幽默的方式来处理课堂生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但用得不妥,教师的幽默也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在诙谐的谈吐和机智的微笑中透露出关心、真诚和信任。
三、因势利导,化弊为利
在课堂教学中,以下偶发事件常常考验着教师:学生有意无意的不和谐的回答,导致良好的课堂氛围遭到破坏;课堂外偶发事件牵扯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顶撞教师;同学间的口角等等。对此,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机智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变坏事为好事,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NSEFC Book 4 Unit 1的Reading部分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时,在引导学生寻找有效信息,剖析文章结构,归纳段落大意后,设计了一个拓展性任务:
1. How could Jane Goodall become a great woman?
2. Who, in our class, is most likely to become a great woman? State your reasons simply.
3. 若干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并陈述理由。
当一位学生推荐班里的一位女生并陈述推荐理由时,另一位学生轻声嘀咕,"天天看小说,还想成为伟大女性?!"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嘘声一片。在杂乱的气氛中,课堂秩序显得有点混乱,被推荐的那位女生也急得涨红了脸。在这个节骨眼上,授课教师灵机一动,说,"Hey, everybody has shortcomings. No one is perfect. Now, let us talk about in what aspects the girls mentioned should improve themselves if they'd like to be a great woman.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第二轮讨论活动,并在黑板上写下学生所提的建议。
教师的机智、学生善意的建议、涉及面的扩大化解了一场课堂矛盾和冲突。可以想象,面对学生发出的不和谐的声音,如果教师失去理智或置之不理,不但课堂氛围、课堂秩序会受到破坏,而且课后相关学生之间还会产生隔阂。
再如,笔者在准备NSEFC Book 5 Unit 5的第一课时(warming-up和reading)时,设计了以下导入方式,以切入正体:
1. 观看一个关于first aid的视频。
2. 进行一个关于first aid的小测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一些急救知识。
授课前,笔者自信该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前数分钟的一个突发事件搅乱了笔者的计划:几位男生在教室后推搡取闹时,一位男生的鼻子撞上了另一位男生的额头,一时间,前一位男生鼻血四溅。笔者在安排两位班干部陪同该男生前去校医务室后却发现,教室里已经一团糟,同学们都在议论刚刚发生的"意外事故"。按预定计划,导入课堂肯定会有困难。面对新的生成,笔者果断放弃了课前精心准备的导入方式,围绕突发事件,提问学生:××× was bleeding just now,what is the proper way of dealing with it?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表达观点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笔者也顺势引导学生讨论了其他几种急救常识。
四、巧妙点拨,激发思维
每个教学班都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不同的学生在性格、学业基础、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思维短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审时度势,予以巧妙点拨,激发学生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NSEFC Book 8 Unit 5 Meeting your ancestors的Reading部分The feast:18000 BC时,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从文本中找出men和women的任务。在汇报过程中,有一个男同学将choosing his wife列为men的任务之一。轮到一位女生罗列women的任务时,因为紧张,她一时愣在那儿,不知所措。授课教师若无其事的提醒了一句:Is choosing the husband women's important task?。说完后,全班发出了善意的笑声。女生得到了启发,迅速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教师不能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或终止学生继续回答的权利,而应顺着学生的思路,巧妙点拨,则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教师尊重每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一種手段(教育部,2001)。
教学机智是教师灵魂深处教学观、学生观的行为外化,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对课堂生成做出反应,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认真备课,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了如指掌;2. 充分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3. 积极学习,多阅读课堂教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掌握一些课堂教学技巧和教育心理学常识;4. 向优秀教师学习,经常观摩他们的课堂,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技巧;5. 养成课后撰写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体会记录下来,不断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总之,教师的教学机智源自积累,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当中,教师才有可能从容地驾驭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芳. 2010.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5
[3]葛文山. 2011. 与青年教师谈如何开设公开课[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1-5
[4]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1、4、5(必修模块)、8(选修模块) [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