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014-07-19 14:47:16王楠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发展

王楠

【摘要】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关键词】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14-02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生产工业化的主要阶段,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许多有识之士兴实业,中国近代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政治跌宕起伏,社会文化剧烈变迁,工业文明迅速改变着中国城市的面貌,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局面。

2.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运动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的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不断地进行英勇抵抗,特别是三元里人民进行自发的抗英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影响深远,为后来的人民反侵略战争提供了借鉴。

3.中国的新思想萌芽

受工业革命影响,魏源、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那时,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类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等。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生存的世界充满着发展与创新的机遇,都是受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了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将人类千年的缓慢增长推进到快速增长的轨道上来。

三、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启示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都是令人感到意外的。尽管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罗伯特·马尔萨斯(Robert Malthus)都有著作诞生,却无一人能够成功预测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我们要谨慎对待当前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各方意见。

有人担心工业革命中的“革命”一词被过度使用了,认为历史的衍变实际比GDP数据要平缓得多。但是,革命性技术(不仅仅指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技术)——通常被称作通用技术——确实催生了一系列发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固守传统技术的国家逐渐落后于掌握新技术的国家。而如今,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已经从最初技术革新的追随者成功蜕变为当前整个新技术革新发展中的重要领导者。

尽管预测未来并非易事,一些相关政策,比如鼓励教育和科学发展,以及不为技术创新设置障碍等,都为准备进入新一轮技术革命当中的国家创造了机遇。中国培养了大批经过高度训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吸引了大批外国研究和发展的资金。中国科技发展逐步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保证科技產品的高质量将是其不懈努力的方向之一。

无论下一项革新技术具体是什么,它都会将人力、思想和材料聚拢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技术将继续成为通信基础设施的中心环节,任何阻碍互联网接入的限制都会抑制创新的发展。但在重视互联网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因此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停止对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中国在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值得赞赏。

参考文献:

[1]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2]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3]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

[4]英国工业革命中的资本投资与社会机制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工业革命
从“工业革命背景”看复习课中的史论结合
工业革命的扩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阳光教育